全國十大景點 昔日冠軍一中商圈跌落第十…台中2景點跌出榜外

交通部觀光署公布全國前10大最高人次主要遊憩據點,台中一中商圈2023年以1018萬人次奪冠,2024年卻跌落至第十名。圖/中市府提供
交通部觀光署公布全國前10大最高人次主要遊憩據點,台中一中商圈2023年以1018萬人次奪冠,2024年卻跌落至第十名。圖/中市府提供

2024年全台前十名最夯觀光遊憩據點出爐,台中僅剩一中商圈勉強擠進第十名,遊客從2023年1018萬人次,去年減至917萬人次,2023年原本上榜的逢甲夜市草悟道都跌出榜外。議員批評,台中3處觀光景點共流失超過250萬人次,要求市府檢討。觀旅局長陳美秀說,台中總遊客人次與旅宿入住率都正成長,將持續行銷活絡景點。

交通部觀光署統計,鹿港老街及周邊地區以1730萬人次在2024年中奪冠,嘉義文化路夜市1598萬人次居第二,台南安平1449萬人次第三,台北101有1274萬人次第四,中壢老街溪沿岸步道1053萬人次第五,北港朝天宮、松山文創園區、林口三井Outlet、田尾公路花園及一中商圈,依序排第六至十名,皆破900萬人次。

民進黨議員王立任表示,台中一中商圈、草悟道、逢甲夜市三大景點,2023年都在全國前十名最夯觀光遊憩據點,市府當時高調發新聞稿,宣稱觀光人次創新高,但短短一年,一中商圈從第一名跌落至第十名,草悟道從原本第八名掉落到第十九名,逢甲夜市更從第九名掉到二十名以外,三大景點有兩處跌出去年榜單,其中一中商圈與逢甲夜市遊客減少百萬人次,顯見市府不重視觀光產業,要求檢討。

議員黃守達表示,草悟道從原本第八名掉落到第十九名,2024高雄市就有3個既有景點超車草悟道,可見城市行銷的重要。另觀光署的統計每年都會新增觀光休憩區,台中今年就增加好幾個,觀旅局不應該以旅次人數正成長為由,忽略台中觀光發展遇到的問題。

觀旅局指出,經觀察為2024年周邊新興景點崛起,分散部分遊客數,例如水湳經貿園區逐漸成形、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帝國糖廠及LaLaport等新興景點,對商圈人流形成拉力;台中今年截至2月底,總遊客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觀旅局提到,去年台中市旅宿業住宿人次為六都第2,整體遊客人次相較2023年成長12%,觀旅局持續邀請國內外旅行社、網紅及媒體等赴各商圈踩線、採訪,第一手體驗商圈最新觀光亮點,包括雙層觀光巴士與雙層巴士餐車,行銷商圈亮點、活絡商圈觀光發展。

民進黨議員王立任批評,台中3處觀光景點一中商圈、逢甲夜市、草悟道,共流失超過250萬人次,要求市府檢討。記者余采瀅/攝影
民進黨議員王立任批評,台中3處觀光景點一中商圈、逢甲夜市、草悟道,共流失超過250萬人次,要求市府檢討。記者余采瀅/攝影

草悟道 觀光景點 逢甲夜市

延伸閱讀

台中推出雙層觀光巴士餐車 加碼台北、台中雙城優惠

台中神戶直飛 中市偕業者神戶車站設攤秀中台灣魅力

星宇航空台中直飛神戶 中彰投苗聯手辦中台灣推介活動

賞花正是時候!台中海線大甲鐵砧山新景點「桂花泉登山步道」登場

相關新聞

鹿港「傳統習俗」立夏吃夏麵 鎮長分送瓠仔炒麵

今天是農曆節氣中的立夏,鹿港鎮傳統習俗在立夏時吃夏麵,鹿港鎮長許志宏說,「蝦」諧音「夏」、「瓠」諧音「福」,因此準備有蝦...

漠視公權力?農莊私設4座攔水壩 南投縣府重罰30萬「罰到拆為止」

中友百貨相關企業埔里農莊在南投開發大型旅館及遊憩區,期間違法私設4座攔水壩遭縣府開罰,要求今年4月底前拆除,恢復原狀,但...

彰縣府提石虎保育自治條例送審 「內容不足」議員籲全面修正

彰縣議會定期會開議,無黨籍彰化縣議員吳韋達指出,縣府提出「彰化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草案」送議會審議,但條例草案內容仍有諸多...

彰化八卦山牌樓挨撞該拆?警回應:應依導引、減速

彰化市東民街、孔門路、中山路口是彰化縣10大肇事路口之首,有學者認為八卦山牌樓是主要原因,本月3日又有一輛機車撞上牌樓立...

中市知名登山步道滿是荔枝椿象 市府將用這兩招雙管齊下

今天立夏,天氣轉熱,台中市民今天在太平區知名的登山步道咬人狗坑好漢坡上,發現荔枝椿象爬滿了木樁,且連接木樁的拉繩上都是,...

全國十大景點 昔日冠軍一中商圈跌落第十…台中2景點跌出榜外

2024年全台前十名最夯觀光遊憩據點出爐,台中僅剩一中商圈勉強擠進第十名,遊客從2023年1018萬人次,去年減至917...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