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 嘉縣農會推廣食農健康

嘉義縣農會「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縣農會「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記者李宗祐/攝影

為推廣食農教育健康飲食理念,嘉義縣農會今天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表示,透過「親手做、親身體驗」的教學方式,了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與營養價值,進而建立正確的飲食與消費習慣。

香蕉不僅是嘉義縣內重要的水果之一,更是高鉀、高纖、易取得的健康食材。為深化民眾對香蕉的認識與應用,活動除料理教學外,也搭配農產品營養介紹、食品標示認識與正確選購觀念,提升參加者的飲食素養與環保意識。

資深講師許美珍帶領學員動手製作香蕉煎餅與香蕉大福,透過實作過程了解香蕉的多元營養與料理方式,學習如何將在地農產融入日常飲食中,達到健康飲食與支持本土農業的雙重目標。

黃貞瑜表示,縣農會持續推動食農教育,期望透過「親手做、親身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者了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與營養價值,進而建立正確的飲食與消費習慣。近年食農課程廣受歡迎,每月開課即額滿,顯見民眾對健康生活與永續農業的高度關注與參與。

「蕉香滿屋」活動不僅讓學員感受製作甜點的成就感,也種下對土地與食物的珍惜之心。縣農會未來也將持續整合各鄉鎮優質農產品,推出多元有趣的食農課程,打造有深度、具實作的農業學習平台,讓食農教育落實於生活每一刻,成為全民共享的美好行動。

嘉義縣農會「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縣農會「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記者李宗祐/攝影
嘉義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表示,透過「親手做、親身體驗」的教學方式,進而建立正確的飲食與消費習慣。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嘉義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表示,透過「親手做、親身體驗」的教學方式,進而建立正確的飲食與消費習慣。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嘉義縣農會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嘉義縣農會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之旅。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為推廣食農教育與健康飲食理念,嘉義縣農會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為推廣食農教育與健康飲食理念,嘉義縣農會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圖/嘉義縣農會提供

健康飲食 食農教育 香蕉

延伸閱讀

台南好市多店內竊錄5女裙底風光 農會銷售員求診治療判6月

清明節後金鑽鳳梨口感佳 嘉縣民雄農會推薦品嚐

閱讀地球食惜生 台中豐原農會茂谷柑食農教育親子同樂

嘉縣民雄魚塭變身魚罐頭咖啡館 吸引奈良美智光顧

相關新聞

臺南蔡家百年粧佛傳藝 市長黃偉哲親自為西佛國掛牌

臺南市政府21日上午於中西區神農街的蔡心、蔡南山、蔡天民故居-府城粧佛工藝名家「西佛國」舉行名人故居掛牌儀式,臺南市長黃偉哲親自為蔡家故居揭牌,表彰其對南市傳統藝術保存與發展的卓越貢獻,現場包括西佛國

從產地到餐桌 嘉縣農會推廣食農健康

為推廣食農教育與健康飲食理念,嘉義縣農會今天舉辦「蕉香滿屋-手作煎餅與大福體驗活動」,以在地香蕉為主題,帶領學員體驗從產...

把醫師請上山看診 雲林古坑樟湖移動式醫院開張讓居民超開心

位處偏遠的古坑草嶺與樟湖山區,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高齡人口比例攀升,雲林縣府去年縣府在草嶺推動「照護加值方案」把醫生...

台南市長黃偉哲重申推行透明廉政公約防貪 保護官員不受外力干擾

台南市府政風處在今天下午市政會議中簡報執行成果,推行透明廉政公約已有2年多,經統計去年共接獲陳情檢舉993案、函送32案...

台南藍線捷運通過 東區中華東路人行道改善8次終標出

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是市區繁華路段,未來又是捷運重點路線,但沿途人行道長期遭電箱、違停與雜物占用,行人寸步難行與車爭道,市...

氣候異常重創授粉期 嘉義芒果全淪「空包彈」無法收成

受到異常氣候衝擊,嘉義芒果面臨「空包彈」慘況,番路鄉芒果產區出現嚴重災損,最慘恐無果可收,立委蔡易餘、縣府農業處、農糧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