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方濟各最後接見的外國政要!美副總統范斯獲贈1物曝光

籲主動開闢新戰場 趙少康:請朱立倫下令倒閣吧!

川普說好的一周內公布半導體關稅呢?網笑:忙著罵鮑爾啦沒空!

內外夾擊困境 大陸首部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月底通過

面對美國高關稅等內外困境,大陸官方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沒有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可能在本月底正式三審通過。圖為今年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離去時和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左二)握手。圖/取自央視截圖
面對美國高關稅等內外困境,大陸官方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沒有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可能在本月底正式三審通過。圖為今年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離去時和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左二)握手。圖/取自央視截圖

民營經濟被認為是大陸經濟復甦的關鍵動能,面對美國高關稅衝擊,沒有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可能在本月底正式三審通過。這將是大陸首部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旨在提振民營企業信心,也凸顯大陸高層面對內外困境時,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

本月18日召開的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於本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議程包括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香港星島日報22日報導指出,如無意外,該草案屆時將正式三審通過。

報導表示,備受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沒有在3月的全國兩會通過,引起一些所謂「難產」的揣測,完全是「想多了」。根據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具體而言,全國人大行使修憲權,制訂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職權,「一般法律則可由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因此,儘管兩會壓縮會期,修改「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代表法」也須在上月的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民營經濟法則不必。

報導指出,大陸立法一般實行「三審制」,有的草案由於爭議大,審議了6、7次,有的甚至擱置審議超過兩年。而作為首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而制訂的法律,「立法速度已經很快」。去年2月相關部門宣布啟動起草,10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12月提交立法機關一讀,今年2月即二讀,4月底預料三讀通過。

「這也可以窺見中央高層面對內外困境,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報導提到,今年2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出席民企座談會派定心丸,表態下大氣力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

報導強調,儘管國企號稱「共和國長子」,有助鞏固國家政權,但民營企業具有「5678」的特徵,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DeepSeek等震撼全球的「杭州六小龍」,全部都是民企。

民營經濟法草案初次審議框架包括確立平等保護原則,明確民營與國有經濟在市場准入等領域的平等地位,將減稅降費等政策轉化為法律條款,設定違反平等保護原則的行政責任。二次審議新增禁止無法律依據罰款、攤派財物條款,建立聯合檢查制度減少企業干擾。報導指,相信月底三審通過時,可能還會新增一些內容。

全國人大 法律 經濟發展

延伸閱讀

【專家之眼】880億元產業支持 有記得大陸台商嗎?

關稅戰衝擊!大陸出口貨櫃滯留 蘇州港免費堆存

大陸、印尼「2+2」會議 王毅與印尼外長會談:維護自由貿易

和「台灣客人」劉兆玄會面 宋濤談談關稅戰:台商完全可依靠大陸

相關新聞

陸服務業擴大開放 允台灣醫師開設診所

因應美國高關稅等國際情勢,大陸國務院近日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的155項試點措施,涵蓋電信、醫療、金融、文旅、交通等...

陸與印尼首度2+2對話 倡跨境產供鏈

中美關稅戰升高之際,中國大陸與印尼昨在北京舉行兩國首次外長防長「2+2」對話機制會議,大陸外長王毅提出雙方構建安全穩定的...

填補輝達禁運缺口華為新AI晶片 拚下半年量產

陸媒引述消息稱,華為已研發「昇騰910C」AI晶片升級版「昇騰920」,並計畫於今年下半年正式發布與量產。業內專家指,昇...

繼特斯拉後⋯豐田與上海簽約獨資蓋Lexus電動車廠

上海市與豐田汽車公司22日在上海舉行合作協議簽署儀式,確認由豐田汽車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Lexus,凌志)純電動車及電池...

降至10年來最低!陸大幅減少美國汽車進口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以來,影響多項美、陸商品與原物料進出口情況。俄通社22日報導,據大陸海關數據統計,中國大陸3月從美...

內外夾擊困境 大陸首部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月底通過

民營經濟被認為是大陸經濟復甦的關鍵動能,面對美國高關稅衝擊,沒有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預料可能在本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