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眾拖著空行李箱「打飛的」赴中國 義烏成掃貨熱點

5月2日起,美國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正式生效,所有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都要被徵收關稅,這讓習慣網購的美國普通人面臨不小難題。但這堵「關稅牆」卻擋不住「中國購」,「代購潮」在美應運而生,不少美國消費者「打飛的」到中國購物,也帶火新詞ChinaShopping(中國購物)。
中新網報導,「不少美國消費者拖著空行李箱來到中國,直到塞得滿滿當當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一名美國消費者接受採訪時說道。但美國人為何放著家門口的商場不去,偏偏要「打飛的」到中國購物?
據了解,美國自5月2日起,對含有來自中國和香港的貨物,且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徵收相當於貨值120%或100美元的關稅。然而,這一舉措不僅沒有嚇跑美國消費者,反而引發一股「反向代購」熱潮。
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上,一些美國網友直白表示「需要你幫我從中國代購點東西」、「去中國做代購吧」,有海外媒體注意到,中國本土品牌的電視機、手機和洗髮水等產品引發外國消費者的搶購風潮。
在一些美國遊客的「代購清單」上,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創意百貨、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的潮流服飾、深圳華強北電子城的智能配件,一度成為必「掃貨」的熱門地標。
一名美國消費者表示,琳瑯滿目的「中國製造」,不僅「價格親民」,品質也讓人驚喜,不少美國消費者甚至拖著空行李箱來,「最後塞得滿滿當當才心滿意足離開」。
「反向代購」,這股奇妙的消費「逆流」,既是美國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高度認可,也是關稅大棒下的「市場魔咒」,即運費漲得愈凶,中國貨賣得愈瘋。
專家分析稱,這一現象證明了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升級,更折射出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關稅政策對消費行為的結構性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貿易格局調整。
分析指出,小額包裹漲價風暴背後,美國新政府築起的「郵費高牆」,擋不住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尷尬。事實證明,攔不住的消費者們,早已學會「見縫插針」:在這場關稅戰中,美國民眾「用腳」投出了反對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