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早盤/市場消化通膨數據 科技股繼續上衝 台積電ADR漲逾2%

美中關稅戰暫停火!陸國務院正式公告 明起對美加徵關稅降至10%

台積電缺席 台指期夜盤21時30分上漲百點

就業危機?陸網好奇台灣職場有無「35歲紅線」 答案讓很多人崩潰

中國實際就業情勢恐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為嚴峻,圖為近日在雲南財經大學舉辦的一場徵才活動。(中新社)
中國實際就業情勢恐比官方公布的數據更為嚴峻,圖為近日在雲南財經大學舉辦的一場徵才活動。(中新社)

大陸職場普遍存在所謂的「35歲危機」,亦即到了35歲不僅求職難,轉職不易,甚至容易淪為公司裁員主要對象。有大陸網友近日在社交平台《小紅書》向台灣網友提問,「台灣朋友,你們那有35歲職業危機嗎?」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很崩潰。

據社群平台X上活躍的「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帳號消息,5月10日,一名大陸網友在小紅書上發文問道,「台灣的朋友,你們那邊有35歲職業危機嗎?」發文者並寫道,公司有個大齡員工沒有離職,然而,發現其職位被掛在大陸的招聘軟體上面。他無奈指,「剛畢業的應屆生問你要工作經驗,有工作一經驗又嫌你年齡大。」

發文一出引來兩岸網友熱議,評論區台灣網友回覆稱,「35歲在台灣是黃金職業期,很多公司都要的啊」。還有人回覆,「我35歲找工作去哪家公司都要我,台灣缺工」,「35歲還很年輕,為什麼是大齡?」,「50、60都還能工作,有手有腳都能」。另外有人指出,「35還很年輕,為啥是大齡?」「正是事業上升期」。

看到台灣網友的評論,大陸網友紛紛表示,「現在好多公司都卡30歲左右。例如拼多多卡28,B站卡30、小紅書卡32」。有人直言,「我已經34了,如果這家公司做不下去了,35一過就沒有多少公司要了,這在大陸是普遍現象。」

還有人問,「怎麼拿到台灣籍?」「大陸這邊去台灣打工好找工作嗎?」另有網友評論稱,「40歲在大陸都是大媽了,你說這社會是不是有病?」

重慶日報旗下《上游新聞》今年2月曾提到,近年來,「職場35歲紅線」的相關議題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大陸職場「35歲紅線」爭議事件多次出現,都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早在去年,「小紅書將32歲設為招募紅線」的消息也引爆大陸職場社群平台。一位前字節跳動高級工程師因超齡被拒的案例,撕開求職年齡歧視的問題。從「35歲危機」到「32歲生死線」,不少企業正以「年輕化」之名加速淘汰中年從業者。

央視過去也曾發文指,「是時候打破『35歲現象』這座大山」。「人盡其才」不該只是口號。畢竟,年齡從來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尺,經驗、技能和態度才是職場競爭力的核心。簡單粗暴地用25歲、28歲、35歲等門檻將求職者拒於門外,雇主很可能會因此錯失最需要的人才。打破「35歲門檻」要政府、國企帶頭。

事實上,大陸近年失業率高居不下,財新網近日從人社部規劃財務司官網公布的數據發現,今年首季,大陸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達人民幣465.0億元(約合新台幣1,9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2.4%。

近日有大陸網友在小紅書問,台灣職場有沒有「35歲危機」,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崩潰。(圖/取自社群平台X)
近日有大陸網友在小紅書問,台灣職場有沒有「35歲危機」,結果答案讓不少大陸網友崩潰。(圖/取自社群平台X)

職場

延伸閱讀

吸收現役軍官賣機密給大陸 前飛官遭判2年6月

中美將討論「芬太尼關稅」?陸外交部這樣說

外媒曝:巴西央行將與陸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大陸這所大學女副校長竟是陜西首富 身價1900億元

相關新聞

就業危機?陸網好奇台灣職場有無「35歲紅線」 答案讓很多人崩潰

大陸職場普遍存在所謂的「35歲危機」,亦即到了35歲不僅求職難,轉職不易,甚至容易淪為公司裁員主要對象。有大陸網友近日在...

美中關稅戰暫休兵 陸股怎走?專家稱看人民幣匯率、AI發展

在美中貿易戰瑞士談判後,外界關注大陸股市與匯市走向,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13日表示,雖然關稅議題對大陸股市有壓力,但整體...

蘋果Q1領跑全球平板市場!小米首超聯想奪第三 華為排第五

國際市調公司(IDC)日前發布2025年第1季中國大陸平板電腦市場季跟蹤報告,數據顯示,調查期內,大陸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

北京發放首批稀土出口許可證 福斯供應商在列

大陸和美國宣布達成貿易協議,包括暫停90天的關稅,並將相互關稅降低後,投資人期待還會有其他出口管制限制放寬的舉動,其中可...

「補貼大戰」外送競爭激烈 陸市場監管局約談京東、美團等平台

央視新聞報導,近日大陸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商務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

京東Q1財報佳 淨利潤大增52%超預期

京東集團13日發布2025年第1季財報,淨利潤人民幣108億元(新台幣453億元),年增52%;營收為人民幣3,011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