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新店鐵皮工廠火警濃煙沖天 近百消防員搶救…雙和也聞到燒焦味

稅率遭提高至30%!川普公布第四波關稅名單 歐盟不滿發聲

2025上半年21家半導體企業A股IPO 科創板最受青睞占比超過五成

2025上半年21家半導體企業A股IPO,科創板最受青睞占比超過五成。中新社
2025上半年21家半導體企業A股IPO,科創板最受青睞占比超過五成。中新社

根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共有21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向A股提交IPO申請,覆蓋晶片設計、材料、設備、封裝測試等多個領域,計畫總募資金額人民幣465億元(新台幣1,906.5億元)。其中,科創板成為最受青睞的上市類股,占比超過五成。

集微網報導,在21家受理企業中,11家選擇科創板,占比52.4%,計畫募資金額合計達人民幣301.5億元。摩爾執行緒以人民幣80億元的募資額位居榜首,緊跟在後的是上海超矽、兆芯集成、沐曦股份,分別計畫募資人民幣49.65億元、人民幣41.69億元、人民幣39億元。

前述四家企業中,上海超矽主營業務為半導體矽片,是晶圓製造的核心材料;其他三家企業均聚焦高端處理器領域,展現了資本市場對大陸國產算力晶片的高度關注。

創業板吸引了4家企業,分別為巨集明電子、大普微、初源新材、貝特利等,計畫募資總額約人民幣58.4億元,主要涉及電子元器件、存儲技術、以及電子材料等。而惠科股份在深證主機板申請上市,計畫募資金額為人民幣80億元,相較於2022年申請創業板IPO募資金額少人民幣15億元。

北交所則成為中小型半導體企業的選擇,共有5家受理企業,募資規模較小但覆蓋細分領域,如康美特的電子封裝材料和華宇智電的封裝測試服務,體現了北交所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定位。

從主業看,企業覆蓋半導體全產業鏈,其中晶片設計如昂瑞微(射頻晶片)、沐曦股份(GPU)、優迅股份(光通信晶片)等;材料與設備領域,包含上海超矽(矽片)、亞電科技(清洗設備)、初源新材(感光幹膜)企業;封裝與部件領域有芯密科技(密封件)、臻寶科技(設備零部件)等。

港股市場同樣呈現出半導體企業上市熱潮。上半年共有10家半導體企業提交首次上市申請,其中僅6月就有6家企業集中遞表,凸顯行業加速對接國際資本市場的趨勢。

從業務布局看,碳化矽(SiC)等第三代半導體、顯示驅動晶片及存儲技術成為IPO主力。

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瀚天天成(碳化矽外延片)、基本半導體(碳化矽功率器件)、尚鼎芯(IGBT/GaN/SiC MOSFET)三家企業集中亮相,反映全球新能源及高壓應用需求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產業化進程加速。

除前述新申報企業外,已登陸A股的龍頭半導體企業正密集籌畫港股上市。包括豪威集團、兆易創新、納芯微、紫光股份、傑華特、天岳先進、江波龍、國民技術、和輝光電、廣和通等十餘家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已正式啟動港股IPO程式,開啟「A+H」雙資本平台布局。

半導體 人民幣 IPO

延伸閱讀

搶輝達市占!華為計畫重新設計AI晶片 將由ASIC轉向GPGPU

蘋果新品大爆發 台鏈吃補…鴻海、廣達等受惠

華為AI晶片賣向中東、東南亞 引起美方關注

蘋果大舉採用M5晶片 分攤成本

相關新聞

聯發科小金雞!星宸科技 擬赴港上市發行H股

聯發科小金雞、在深交所上市的星宸科技發布公告,擬籌劃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申請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相關工作,正在計劃與相...

香港出現新股上市潮 分析指2026年熱潮仍將持續

日媒引述分析稱,香港交易所正出現新股上市潮,香港今年將在時隔5年後重新奪回全球新股融資額榜首的位置;中國上市企業在香港重...

因應川普關稅 陸央行顧問籲加碼6兆推新刺激措施

面對美中關稅戰,中國內部有聲音盼中央加碼出手護航經濟,據報導,包括中國央行顧問在內的學者指當局應加碼多達人民幣1.5兆元...

陸車市內捲經銷商吐苦水 官方:研擬更合適政策

中國汽車業內捲嚴重,多家汽車經銷商日前在一場座談會表示,在當前內捲形勢下,出現民企融資受限、行業信貸收縮等問題。與會的金...

2025上半年21家半導體企業A股IPO 科創板最受青睞占比超過五成

根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共有21家半導體相關企業,向A股提交IPO申請,覆蓋晶片設計、材料、設備、封裝測試等多個領域...

香港百年老店不畏結業潮 蓮香樓吃通宵 蛇羹店年輕化

香港結業潮再起,多家老牌餐廳近日紛紛傳出結業,但仍有老字號餐館扛住逆浪,開新店、做活動盼望吸引顧客回頭。其中一家近百年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