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菩薩畏因:賴總統的解方,要問賴主席
這次的五院院際協調,主要是為了行政院和立法院間的幾波對抗而發,與司法、考試、監察等院基本無關,他們只是被叫來陪坐以壯聲勢。因七名大法官任滿退休尚未填補,司法院代理院長謝銘洋只是暫代;監察院則因院長陳菊生病住院,由副院長李鴻鈞代表出席。如此東拼西湊,所謂「院際協調」只是徒具形式,一點也無助凸顯賴總統的「威武」。
由於立法院是合議制,韓國瑜雖以院長身分出席,但他只能作原則性的表達,而無法代各黨立委作出任何實質承諾,以免僭越民意。從韓國瑜在會中的發言看,他要求賴政府「不要對總預算案提覆議」,呼籲賴總統「停止大罷免」,並承諾協調三黨在本周末前送出總預算審查案,這些都是相當中肯合節的表態。至少,從民眾厭惡朝野惡鬥的立場,韓國瑜的呼籲符合多數人期待。
反觀賴清德,他引佛家用語「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來回應韓國瑜,則顯得賣弄玄虛而迴避問題。賴清德說,「因」解決了,大罷免就能雲淡風輕,自然會消退。亦即,他認為在野黨刪減總預算是導致大罷免的「因」,如果總預算問題解決,大罷免即能平息。這種說法,不僅抹煞了立法院預算審查的憲政職責,也暴露了賴清德的行政霸道。言下之意,在野黨要先退讓,否則綠營支持者絕不會善罷甘休。
我們不知道賴清德真正的宗教信仰如何,但他隨口引用佛家用語來應對政治議題,看似新鮮,卻也顯得突兀。尤其,當他說到「菩薩畏因」時,似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提高到「菩薩」的地位,聲稱要先從「因」著手,解決眾生的「果」。問題是,他對於「因」的理解,是正確的思索嗎?事實上,總預算刪減或許引發綠營大罷免的發動;但如果更往源頭追溯,少數政黨卻拒絕接受在野的監督,預算的浪費、虛編、自肥,當家鬧事的執政者任意號召側翼發動「惡罷」,這些不才是台灣政治陷於泥淖的真正因素嗎?
賴總統煞有介事地啟動「院際協調」,目的在逼立法院吞回總預算的刪減;這場戲或許滿足了賴清德的權威感和儀式感,但五院的陣仗再大,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原因是,賴清德該召開的是國是會議或朝野會談,而不是這種大頭大腦、自相取暖式的院際協調。畢竟,總預算及大罷免的爭議並不是五院之間的嫌隙,而是朝野政黨在國會的民意代表性問題,賴清德把問題簡化和模糊化了。
一針見血地說,賴清德在行使其總統職權時,常常切割自己「賴主席」的角色,這才是他無法持平處理國政時的主要原因。在許多需要他以賴主席身分與在野黨對等溝通時,他通常都訴諸總統的權威來應對;另一方面,他又縱容黨同志或公職人員利用國家資源來對抗在野黨,這才是朝野惡鬥無法止息的根本原因。因此,當賴清德說出「菩薩畏因」之語時,他真的覺得自己對總預算或大罷免毫無責任嗎?他又真的想要撫平眾生對於朝野惡鬥這個「果」的不安嗎?
「院際協調」的大戲落幕,未激起民眾一絲感動。若以菩薩自許,賴總統須與賴主席「合體」,才能找到解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