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Live/8局上打完西班牙仍12:3領先 中華隊確定不會被扣倒

林岱樺百萬交保被迫搬家 胞弟70萬元、2助理60萬元交保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既無意協商,韓國瑜何需一再忍讓

立法院長韓國瑜。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長韓國瑜。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為回應賴總統在院際協調「五指併攏才有力量」的期待,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行政院長卓榮泰之要求,在立院召集朝野協商。但政院既拒承諾不覆議,民進黨也不稍減對總預算刪減的攻擊,還步步進逼;最後,總預算協商只能以破局作收。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瑜縱有力促朝野合作之心,立法院也全無退讓餘地。他仁至義盡,不需再一味忍讓求全。

在院際協調會上,韓國瑜即建議政院不要對總預算提出覆議,不足之處,可利用追加減預算處理;他並以此為前提,邀集朝野協商。卓榮泰對韓國瑜的提議含糊以對,還列出了十二項窒礙難行之處,認為主計總處的預算數字和立院宣讀內容無法對攏,希望立法院送出總預算時「對數字有共識」。立院總預算報告還未送出,政院就能先拋「疑點」,前所未見。政院擔心的是,過去凍結預算都由「委員會」處理,而今年多數提案則是由「院會」處理,擔心冗長程序會耽誤解凍執行。

原則上,立法院議定的總預算,其實並無調整或改變的空間。因為這是立法院會的群議共識,即使韓國瑜身為院長,亦無權更動總預算內容。在陳水扁任內,政院曾因立院要求政院自行刪減金額過高而難以執行,兩度去函立院要求解決;當時的院長王金平經朝野協商授權,立院才同意政院以追加歲出預算彌補。王金平能和政院協議,是經朝野授權,若無朝野共識,即難有兩院協議的產生。

由於韓國瑜的協調善意,藍白兩黨黨團願意顧大局參與朝野協商,為政院的總預算難處尋找解方。令人不解的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協商前東拉西扯開講大歷史,又暢談「大罷免大成功」,把藍白兩黨痛罵一頓。這種行徑,根本不像要為行政院解決總預算難題,倒更像蓄意要讓協商破局。由此看來,真正打臉賴總統和卓院長院際和解的是柯建銘,不想讓朝野關係和緩的也是柯總召。

想要讓朝野協商破裂的,其實不止柯建銘。且看,政院及各部會透過各種方式和梗圖攻擊在野立委,目的都在為大罷免增添柴火,其中夾雜各種虛假錯誤訊息,目的都在攻擊在野立委,當然也讓僵局愈發難解。行政院表面上想透過憲政程序化解總預算難題,又以兩手策略貶抑國會,這在政治上都是極不可取的作為。行政院刻意杯葛擺爛的作法,果然也引發在野黨的怒火回擊,協商破局,行政院咎由自取。

韓國瑜站在國會議長的高度,想要為台灣當前政治難題調和鼎鼐,其用心可以理解。但立法院長權力再大,也不能逾越國會立場和法律明訂作為,只能依立法院三讀內容送出總預算,交由總統公告、政院執行。如果行政院真的做不到,依職權提出覆議,國會再依憲處理,別無他途可行。在陳水扁時代,閣揆謝長廷曾以總預算被刪三百億元為由要求覆議,陳水扁未予同意;隨後謝長廷辭閣揆,由蘇貞昌接任,隨即解決了凍結預算的問題。由此看來,蘇貞昌做得到的,卓榮泰為何不行?其實說到底,就是今天的行政院無能。

立法院對總預算的凍結,就是不同意行政部門的作法,要求政院調整作法再給錢。如果政院不尊重國會,韓國瑜有再多善意,也是神仙難救。民進黨一心只想用大罷免的政治動員來掩飾施政無方,甚至不惜用司法手段來打擊在野黨,毫無「當家政黨」的氣度。面對這樣的對手,韓國瑜不必一再退讓,必須堅守國會的底線,以免台灣的民主憲政遭蠻橫的執政當局破壞殆盡。

社論

延伸閱讀

總預算案、財劃法 立院今送總統與行政院咨請公布

影/韓國瑜接見日本華僑訪團 笑談立院衝突

韓國瑜召集協商無共識 立院送出總預算審查報告

影/朝野協商未果 羅智強要賴清德學習韓國瑜氣度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遭棄如敝屣,台灣還在為幾個字自嗨

美總統川普向烏克蘭索取稀土礦未遂,隨即派國務卿魯比歐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與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就俄烏停戰問題展開會談...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既無意協商,韓國瑜何需一再忍讓

為回應賴總統在院際協調「五指併攏才有力量」的期待,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行政院長卓榮泰之要求,在立院召集朝野協商。但政院既拒承...

聯合報黑白集/華府未鬆口,綠營先出櫃

《孟子》裡的故事:春秋晉國有人名叫馮婦,喜好空手與虎搏鬥,後來他想改掉好勇鬥狠形象,全力約束自己,一時頗受稱道。某天馮婦...

聯合報社論/烏克蘭果然成了菜單

美俄兩國高層在利雅德會談,就終結「俄烏戰爭」展開商討,烏克蘭卻未獲邀參加。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忿恨地說,任何沒有該國參與的協...

經濟日報社論/地緣政治變調 晶片鏈要鞏固優勢

川普上任滿月,關稅砲火四射,看似沒有章法,其對相關國家所圖卻也逐漸明朗。對台灣非常特定,相當針對半導體和台積電。從華爾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