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如何因應川普2.0挑戰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發生劇變,關稅戰、科技封鎖與供應鏈重組將升級,美中兩國競爭將愈發激烈。在這場新對抗中,北京政府面臨前所未有壓力,亟需有效應對川普2.0時代經濟與科技封鎖對策,以確保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美中未來如何博弈,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川普政府宣布,從2025年2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可能進一步提高,衝擊中國對美國出口。面對這波關稅攻勢,中國將採取幾種應對措施。
首先,北京可能對美國關鍵產業進行精準報復,尤其針對農產品、能源與航空業等美國經濟核心領域實施反制。例如減少美國農產品進口,從而削弱川普在農業州的支持率;降低美國天然氣與原油進口,影響美國能源企業收益;對波音飛機加徵額外關稅,轉而採購空中巴士,加重美國航空業壓力。這些舉措不僅能削弱美國企業競爭力,也能促使美國商界對川普政府施壓,要求重新評估對華政策。
除了針對美國產業施壓,中國還可能加快供應鏈「去美化」,減少對美國原料與零組件依賴。中國政府可能擴大對華為、中芯國際等本土企業的支持,並加強與世界其他科技強國合作,以確保關鍵設備與技術的穩定供應。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可能深化與歐洲合作,發展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氫能產業等新興技術,減少對美國供應鏈依賴。
美中對抗焦點並不僅限於關稅戰,川普勢必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科技企業限制,擴大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與之合作,並限制先進晶片與人工智慧技術出口,遏制中國科技業發展。
面對這一挑戰,中國的應對策略將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加速自主創新,加大對半導體、AI、量子計算與5G技術投資,提供本土科技企業更多補貼與資金支持,推動「去美化」半導體產業鏈,建立完整國內晶片生產體系,降低對美國技術依賴。
其次,中國將強化與非美科技夥伴合作,深化與歐盟關係,與荷蘭、日本、南韓等強化聯繫,確保能夠獲取關鍵設備與技術。北京可能與東協與中南美國家建立經貿夥伴關係,輸出5G、雲端運算與AI技術,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
中國可能對美國科技企業採取反制措施,提高監管與稅負,限制其在中國市場擴張。中國政府可能加強對美國AI與雲端企業(如谷歌、微軟)審查,提高其進入中國市場門檻。這些舉措不僅能對美國科技公司形成壓力,也可促使它們遊說川普政府調整對華政策,以維護其在中國市場利益。
儘管美國關稅與科技封鎖對中國構成壓力,但中國仍然擁有強大談判籌碼,其中中國市場的准入許可是一張重要王牌,北京可選擇限制蘋果、特斯拉、高通等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範疇,迫使這些企業對川普政府施壓。
中國控制全球80%稀土供應,若對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將嚴重影響美國高科技與軍工產業。
中國亦可透過金磚國家聯盟、東協加一等組織,形成區域貿易與科技聯盟,以削弱美國影響力,增強全球經濟地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北京可能提高加入美國不是會員國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優先程度,而這對台灣的加入將形成更大障礙。
川普2.0的貿易與科技戰已箭在弦上,中國將透過關稅反制、科技自主、金融戰略、區域結盟來應對挑戰。儘管短期內中國經濟勢必遭受重大衝擊,但中國已開始著手布局長期策略,透過供應鏈重組、技術突破與國際聯盟來減少衝擊。
展望未來,美中競爭將進一步升級,全球市場不確定性亦將隨之加劇。在這場經濟與科技霸權對決中,誰能率先突破封鎖、確立優勢,將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發展方向,台灣身處颱風眼,必須隨時保持警戒,方能確保不會無端遭受傷害。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