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梅雨鋒面來了?3波移動快速鋒面 賈新興:這段時間恐受影響

影/移工426上凱道違法?綠營告發鄭正鈐 新住民亮身分證抗議「歧視」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不理凱道怒吼,在野黨別忘人民期盼

賴清德總統就國民黨號召「反綠共、戰獨裁」凱道活動,表示要「戰獨裁」,要去天安門,敢於向獨裁者爭取國家主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賴清德總統就國民黨號召「反綠共、戰獨裁」凱道活動,表示要「戰獨裁」,要去天安門,敢於向獨裁者爭取國家主權。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民黨舉行的「反綠共、戰獨裁」集會昨天在凱道磅礴登場,不僅主辦單位宣稱聚集超過廿五萬民眾參加,人數輾壓上周「拒絕統戰、守護台灣」活動,國民黨更展現少見的大團結,民眾黨也勇敢站在一起,共同對執政的民進黨發出怒吼。但賴清德總統卻要在野黨和人民「戰獨裁應該去天安門」,顯然毫無反省。廿萬群眾的怒吼,可能無法阻遏獨裁的意圖,但一吐被政治輾壓的怨氣和遭司法追殺的驚悸,可視為反惡罷的轉捩點與重振民主制衡力量的契機。

賴政府上任即將滿周年,卻仍拒絕接受民主遊戲規則,甚至逐漸顯露走向獨裁的跡象。首先,是忽視雙少數執政的事實,以全面對抗的手段,面對國會多數的在野黨。其次,是司法手段全面介入政治,除了利用綠色大法官否決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在許多司法個案裡更展現「辦藍不辦綠」的雙標。第三,是利用國家安全為藉口,恣意擴權、抹紅在野黨,製造社會寒蟬效應。

民進黨對國民黨立委發動的大罷免,更是集這些「毀憲毀法毀民主」手段於大成。為了大罷免,國政皆可拋,不惜癱瘓國會,也不解凍預算,內閣寧可下鄉宣講造謠抹紅,卻置國際變局、兩岸緊張和民生經濟於不顧。賴政府二○二五年全部國政,似乎只有大罷免一件事。黨政檢媒和側翼合體,圍剿在野黨。當司法淪為鷹犬,追殺在野,幾乎擺明助勢大罷免,阻攔反惡罷,終於激起廿萬民眾義憤上街。

但早在此次抗議活動前,民進黨及其側翼就一面唱衰,一面強調,「可以上街抗議,證明台灣不是獨裁」、「如果要抗議獨裁,應該是要抗議中共」。賴清德對「戰獨裁」集會的回應,也持相同論調。然而如此說法,只是詭辯。任何獨裁政權,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民進黨是台灣的執政黨,民眾抗議對象自然是賴政府和民進黨。難道在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心中,北京才是台灣的實際統治者?

尤其賴清德說,「要敢於向獨裁者傳達台灣人民希望民主自由的心聲」、「民主的真諦是法治」、「把司法案件政治化,對民主傷害何其大」;這些話,賴總統更適合拿來說給自己聽。因為民進黨視民主法治於無物,才是昨天天氣不佳,仍有超過廿萬人上街抗議的主因。

賴清德不認多數民意,不甘少數執政,不容反對意見,只不擇手段意圖恢復已被人民否決的完全執政。但以濫權手段顛覆民主取得的權力,只會進一步走向更大的濫權與獨裁。如果不能阻擋大罷免,民主制衡力量會被消滅,憲政體制傾圮已可預見,台灣豈有未來?這也是「戰獨裁」的最重要意義。

凱道「戰獨裁」的時候,教宗方濟各的喪禮也正在梵蒂岡舉行,但教廷卻在中共壓力下婉拒賴清德出席教宗喪禮;賴清德連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都去不了,只能悶坐國內,躲不掉凱道傳來人民的如雷怒吼。但以賴清德的反應來看,這場成功的「戰獨裁」集會,並不能阻擋民進黨透過大罷免重新完全執政、消滅在野黨,將權力集中在一黨一人之手的企圖。

不過,昨天凱道集會,除了參加民眾爆表,過去被詬病不夠團結的國民黨,從黨中央到地方全員到齊,民眾黨也由主席黃國昌帶領小草站出來,控訴「順賴者昌、逆賴者亡」,藍白大有「共同團結對抗民進黨」的氣勢。因此,反惡罷可視為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凱道集會應是國民黨團結振作與藍白合作的起點;賴清德可以充耳不聞凱道的怒吼,在野黨不能忘記人民的期盼。

波波漫畫
波波漫畫

社論

延伸閱讀

賴清德稱戰獨裁應去天安門 蘇俊賓批:逞口舌之快

凱道戰獨裁後 傅崐萁喊:520提賴清德罷免案

25萬人站出來戰獨裁 朱立倫:520立院罷免賴清德

游淑慧上凱道被小草喊下台 反問「大家喊賴清德下台 嗆我幹嘛?」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不理凱道怒吼,在野黨別忘人民期盼

國民黨舉行的「反綠共、戰獨裁」集會昨天在凱道磅礴登場,不僅主辦單位宣稱聚集超過廿五萬民眾參加,人數輾壓上周「拒絕統戰、守...

聯合報黑白集/送孩子給綠師洗腦?

從青鳥大剌剌入大學校園擺攤連署大罷免,到國高中、大學教師接連在課堂或試卷上赤裸裸政治洗腦與仇恨動員,無視教育中立原則,踐...

經濟日報社論/虛擬資產監管 力求完備周全

隨著虛擬資產市場的迅速發展,金管會研擬並預告《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旨在建立一個明確的監管框架,以保障投資人權益並防範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