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後屢創佳績,目前已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該電影的成功可歸因於多方面因素:政治上,符合中國大陸「說好中國故事」的主要方針;文化上,傳承了《封神演義》的基礎,進行創新詮釋;製作上,結合龐大企業資源,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宣傳上,成功在好萊塢為主導的電影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大陸電影產業注入活水,在海外影音市場的拓展也立下里程碑。
儘管部分人可能以大陸官方宣傳、愛國運動等角度來解釋該片成功,其價值卻是導演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中,立足中華傳統文化,結合頂尖技術與精益求精的態度,成功跨越文化鴻溝,使不同文化的觀眾產生共鳴。
當大陸動畫席捲全球的同時,反觀台灣本土文化產業近年的低迷,可從近來的連署事件看出端倪。日前共有逾二百名台灣文學創作者發表共同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以「保護台灣文學」,側面反映出部分文創作品對市場的依賴度下降,需依靠政府資助的情形。政府補助與否並非衡量文化發展的唯一標準,真正重要的是,台灣文創產業是否能在全球市場中產生影響力。
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高度控制,台灣的文化創作者理應更不受限制、能產出更具創造力與反思精神的作品;但二○一七年上映的電影「衝組」由前立委出演,票房不如預期,卻拿了千萬以上補助金;另電影「餘燼」票房五百多萬,政府補助金額也數倍於此,經過資源挹注後,台灣是否能真正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現在部分文創團體依靠政府補助而創作,失去市場敏銳度,這類作品只能製作符合當前意識形態的作品,而非反映這個時代,因而難以立足國際,也無法表現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古往今來,為何禁書受到當權者打壓,卻人人競相閱讀?例如《自由中國》與《文星雜誌》等,還有各式各樣的黨外刊物,因為其反映時代的真實性、具有批判精神、經得起市場檢驗,因而居於思想領航的地位;是以,創作環境不是文創產業是否發展的絕對因素,能否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才是真正能夠發揮影響力的關鍵。
當前中國大陸的文創軟實力已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不只體現在電影產業,動作遊戲「黑神話:悟空」也在遊戲產業創下佳績。台灣現在一年只允許十部中國大陸電影上映,雖然我們可以保持不接觸的態度,但當中國大陸不斷地轉變,以文化出海擴大影響力,台灣的文化領域怎能繼續甘落人後?
政府補助應是助力,而非依賴。所謂「鯰魚效應」,文化產業若脫離外部競爭,則最終將導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局。溫室裡的花朵終究只能在溫室,突破溫室,才有機會成為參天巨木。
回顧過去,台灣曾以「悲情城市」等具有文化底蘊的作品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然而今日的言論自由已無法使我們自滿。若台灣封閉自守,文藝界又過度依賴補助機制,最終丟失的不僅是市場競爭力,更可能喪失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