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市議員古秀英一家車禍!車上6人疑自撞護欄 9旬父重傷腦出血不治

冷氣團來襲!4縣市低溫特報 最冷跌破10度凍到明天

急診塞爆程度「前所未有」 護理師連上16小時班崩潰:撐不下去

超徵稅收 應優先將教育優質化

近年來年年超收數千億稅款,投入工程者居多,例如:八千八百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能將其十分之一用於教育,有很多美好的教育願景將可實現。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小」,許多政治人物以此為座右銘,但又無以為繼來耕耘此塊貧瘠之地;且官員如走馬燈遊走,易使「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行政措施陷入瓶頸。欲國強民富必須有素質良好人民,人民素質又繫於教育之良窳,良好教育實踐又繫於經費之充足。

教育是脫貧致富、甚至是培育世界級人物的磐石瑰寶,不少政治領袖貧寒出身,藉由教育與自身努力,高居國家政治殿堂,掌理國政;反之,為非作歹、窮凶惡極者,大都缺乏關愛與教育栽培。此種生而不養,養而不育,育而不理之歪風,形成社會負擔與亂源。如教育能積極扮演另類救火隊之一,人民有福!家邦有幸!

舉例而言,國民義務教育師資是否充實?素質是否依科技趨勢而快速進步與發展?眾所皆知:代理代課教師「游牧」現象,造成「師」難安於「職位」、「學生逐師而異」亂象。若人事經費不足,有司機關應統籌處理,豈可讓教育破了洞再去修補?語云:「土水師怕抓漏、醫生怕治咳」,師資之不足正類似漏水之填補,永遠難痊癒!

又科技新陳代謝、迭代快速,已從硬體轉趨軟體,由地面上升為雲,由雲至端;台灣擅長的CPU(中央處理器)進速至GPU(圖形處理器)、NPU(神經處理單元)、TPU(張量處理器);AI產品也迅速應用至各行各業各產品。各級學校中有多少電腦教室有GPU?如何用?有何成效?各級學校有何科目或教材介紹、導衍這些科技趨勢?

尤其最近DeepSeek橫空出世與Grok 3之急起追越,加速了AI語言模型開發與應用。某國已有風聲將在骨幹選才考試中加入新AI模型測驗與習作。回想卅多年前,教育高層倡議的「電腦輔助教學與測驗」之推廣應用,都遙遙無期。又曾繁花似錦的亞卓市(Educities),也不是日日春了。這些例子讓人擔心:缺乏彎道超車的創新精神,且人走茶涼。

因此,如何與新科技同步?如何在跨專業領域、跨國地域、跨文化中多元生活與生存?國科會主委也質疑為什麼台灣學者沒有人得到諾貝爾獎?請問國科會及教育部有否足夠經費做一系列的長期重點項目培育工作?抑或每年行禮如儀審查計畫給經費挹注,已是做了奠基與功德工作?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教育經費之充沛與應用,教育界必需共同齊發聲與努力。

產業發展、人民生計及國家之盛衰與興亡皆繫於教育之良窳,千萬不能讓時間洪流沖走我們。因為若只是開幾門「課」充充數,一○八課綱十年才一換時,且教師質與量皆難擔大任之際,台灣之生生不息將是曇花一現。形式主義、保守主義,慢半拍及拖泥帶水將難以厚德載物!作為知識分子基層,綁手縛腳之際,不能悶聲無視,冀希大家共同努力,將教育辦好、辦優,代代薪傳才有力!永保厚德載物之底蘊與璀燦。

國科會 教師

延伸閱讀

科學列車駛向國境之南 國科會攜手產學研點亮偏鄉科普

黃仁勳談DeepSeek 有利輝達…對晶片需求將不減反增

國科會科普列車首經南迴線 邀850名偏鄉學童搭乘

台灣沒諾貝爾獎得主 國科會主委喊「丟臉」…台大校長這樣說

相關新聞

如果AI能取代糟糕的政客

最近一位政大哲學教授提到,班上有個陽明交大電機系學生跨校來修課,特別想學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的理論。緣由是去年諾貝爾獎得主...

星期透視/強權豪奪 台灣如何自保?

川普上台後,陸續提出收回巴拿馬運河、占領格陵蘭、清空加薩走廊,廣徵關稅,就任滿月國際社會哀嚎連連,但都沒有比「背叛烏克蘭...

大屋頂下/好自為之 台灣拒絕澤倫斯基尹錫悅

面對危疑不定的台美中關係,賴清德應看看今天的澤倫斯基;面對杌隉不安的國內政局,賴清德該看看現在的尹錫悅。

超徵稅收 應優先將教育優質化

近年來年年超收數千億稅款,投入工程者居多,例如:八千八百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能將其十分之一用於教育,有很多美好的教...

醫護不是政府的提款機

全民健保制度邁入第三十年,《聯合報》二十二日也刊出關於健保三十年相關報導。然而卅年來,台灣分級醫療卻始終停滯不前。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近期外送平台併購案之討論響徹雲霄,連勞動部也「參一咖」。不過將勞動力提供給外送平台的並非只有近年興起非典型就業型態的外送員而已,一般被僱用的如工程師、行政人員應該也都算在內,但為何外界討論「勞動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