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強權豪奪 台灣如何自保?
川普上台後,陸續提出收回巴拿馬運河、占領格陵蘭、清空加薩走廊,廣徵關稅,就任滿月國際社會哀嚎連連,但都沒有比「背叛烏克蘭」來得震動,對台灣的影響也最大。
二月十二日,川普宣布和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雙方同意立即展開結束烏克蘭戰事談判。同日,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在布魯塞爾表示,烏克蘭要奪回失土「不切實際」,拒絕讓烏國加入北約組織,並稱美軍未來不會加入駐烏維和部隊,若遭俄國攻擊,美國或北約不會救援。二○二四年七月北約華府峰會期間,已就烏克蘭加入北約達成共識,至此,烏克蘭提出的和解三條件(北約成員、安全保證、收復失土)全部槓龜。翌日,美國財長貝森特抵達基輔,要求烏克蘭提供半數稀土約值五千億美元的礦產給美國,卻拒絕烏國提出礦產換安全的交易。接著,美俄外長在沙烏地會晤,進一步協商停火細節。
作為民主國家領袖,川普的和平方案,竟然照著俄國的劇本走,在澤倫斯基表達不滿時,川普批評烏國總統挑起戰端,是「不經選舉的獨裁者」,並暗示將不久於位。二○一六年大選期間,川普曾公開否定情治單位有關俄國介選的情資,人們不禁懷疑,他對獨裁者是否有所偏愛?對台灣有何影響?
首先,川普主導的和談,不但排除當事國烏克蘭和北約盟邦參加,他提出的對策,竟然是壓迫被專制獨裁者侵略的弱小民主盟邦,更糟糕的是,還趁火打劫要求經濟利益,對照前述他對各重要戰略地區的垂涎,一個掠奪式的霸權蠢蠢欲動。川普這種只有利益沒有敵友的打法,反射到他不斷聲稱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看起來對晶片業不會手軟。烏克蘭的慘痛經驗,美國是否會運用台灣的安全空虛,要脅晶片業?即使台灣加緊對美投資,是否足以換取安全承諾?
其次,川普上任不久,已成功結束二戰以來美國全力營造的國際權力與價值體系,一個新的多極秩序呼之欲出,美國利益優先、不承擔國際責任,民主價值對抗共產擴張的戰略思維已成昨日黃花,預料更多的國家在美中對峙的棋局中,將選擇避險。去年四月新加坡智庫民調,東南亞傾向和中國連接的民意首度超越美國,未來此一趨勢恐將更為明顯,中國大陸在南美和非洲的影響力也將更為鞏固,歐盟的戰略自主勢必更加清晰。在此情勢下,台灣的外交運作恐將更難為。
第三,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固然應該譴責,但三年前普亭宣布進攻烏國時稱,軍事行動的目標是使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卻也多少道出蘇聯解體後,烏國採取去俄羅斯化以及尋求外力為烏克蘭民粹主義背書的選舉策略。事實上,在強弱對比鮮明的國際爭端中,弱小方以激烈手法主動叫陣,經常是贏得民眾支持的有力武器,近年來台灣政黨採取「抗中保台」策略,從文化和教育方面「去中國化」、尋求外力奧援,手法如出一轍。賴總統上任以來,努力為新版「兩國論」提供歷史和法理支撐,日前出席論壇時指出,台灣將持續和民主國家一道面對威權主義威脅,激化兩岸以鞏固政權的策略不變,烏克蘭的教訓彌足珍貴。
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經驗,印證了國際政治中權力和利益兩個恆久不變的真理,台灣應引以為鑒。(作者為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