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AI能取代糟糕的政客
最近一位政大哲學教授提到,班上有個陽明交大電機系學生跨校來修課,特別想學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的理論。緣由是去年諾貝爾獎得主哈薩比斯在谷歌主持DeepMind的哈伯瑪斯機器(簡稱HM)的AI工具,引發他興趣。
谷歌團隊邀請哈氏主持這計畫,因為人們有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政治社會觀點,民主國家要達成共識太難了。這團隊用大型語言模型,把各種意見生成摘要,概述某群體在重要問題的一致意見,希望有助溝通和共識。
以哈伯瑪斯命名,這實驗不僅凸顯AI幫助人們在討論此類問題時找到共同點的潛力,更碰觸政治哲學和道德及文化衝突,必須回到人本解方。
近年臉書、X和TikTok等社群平台,變成同溫層大溫床,演算法讓同樣想法的人,選擇加入所屬群體,群體反過來影響成員,盲信「另類事實」。另外許多國家的政黨或知識菁英,在意識形態、基本立場與理念思維更趨極化,壓縮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與對話空間,他們不但不思考真正解方,反用權力煽動仇恨,激化對立。
這些貪婪好權的政客如果被AI取代,該有多好?西班牙一所大學四年前跨國民調就發現,許多跨國民眾支持讓AI進行民主治理:歐洲人希望至少看到部分政治人物被AI取代;中國受訪者對透過AI代理制定公共政策的態度樂觀,反而美國人較謹慎。
許多年輕人厭惡極端政治惡鬥,認為用聊天機器人取代政客更好。機器人不會受到金錢、權力誘惑,可以同時與所有人虛擬交流,提供遠勝政客的知識和分析能力。
谷歌DeepMind科學家特舍勒說:「大型語言模型經訓練,可識別並呈現小組成員之間觀點重疊部分。」「它接受訓練並非要具備說服力,而是為了當調解人。」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哈伯瑪斯研究公共論域,強調政治公共論域對於民主實踐的重要性,公眾對於公共事務應該有自由討論和發表意見的空間和權利,因此公共空間能夠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自由討論的整合社會。
二○二二年ChatGPT出現前,多國已研究用聊天機器人取代政客。二○一七年普亭競選連任,俄羅斯有人推出叫Alisa的虛擬機器人挑戰,競選口號「用演算法的理性決策,帶給政治體系不同的未來」,在網站得到兩萬五千張票。
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曾推出全球第一個虛擬政治人物Sam競選公職,Sam說會比任何政治人物更了解選民,不會忘記承諾,不會撒謊。設計者說,如果AI能夠幫人們整合理性意見,更能代表選民發聲。丹麥和日本也嘗試聊天機器人主導的政治舉措。
社會科學從來不會排斥科技。能夠從社會科學的視角駕馭AI,提供正確方向,本就是人類之福。
Deepseek橫空出世,就有學生用它分析歷史奏摺、或古代戰爭的文件,不只在統計及數據上幫助歷史研究,更提供不同過往的歷史研究方法,諸如以新科技解讀過去無法處理的史料,大幅提高研究成果。
比利時根特大學教華語,也用AI以白話文轉譯佛經,大大提升學生學中文的興趣,也建構出空間和時間結合之佛學資料庫,並以視覺化呈現佛經內容。
史丹佛大學教授李飛飛曾說,母親不清楚她研究AI在做什麼,但問她AI能為人類做什麼?促使她創辦了人為中心的AI研究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的《權力與進步》書中提出,AI的發展如運用不當,不僅會加速所得不均,也會強化獨裁者社會控制能力,因此總歸一句話:要能善用科技增強人類的工作能力,而非只想著用AI取代人類。(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