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傷人也傷己!關稅讓川普身價不到一周蒸發5億美元

搧巴掌、抓頭髮…高雄某國小教師爆不當管教 小一童至今走不出創傷

星期透視/賴總統怎帶領國人走出雙準危機?

日前共軍在台灣周邊聯合演訓,對我港口、能源設施模擬打擊,翌日,川普宣布對台加徵關稅百分之卅二。同一時間遭受兩大超級強權的夾殺,說明台灣處理兩強關係的笨拙!

賴清德上台後,共軍已經兩次大規模圍台演習,外國專家認為性質已超過演習,而是模擬封鎖。令人不解的是,明知中共必將激烈反應,賴總統為何還在三月十三日頒布「賴十七條」,將對方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什麼考慮使得總統不惜觸發台海危機?「賴十七條」對中態度強硬,有人認為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對內則加強管控,強制驅逐陸配出境,論者稱台灣已進入「準戒嚴」,賴總統如何帶領國人走出「雙準」危機?

首先,民進黨的所作所為,為的都是鞏固政權,自蔡英文二任以來,確保國會多數席次,躍升主要目標。賴總統元旦講話,要求加強反認知作戰,防止境外敵對勢力惡意滲透,旋即,執政黨立院總召舉行一人記者會,率先喊出大罷免;接著,內政部以違反國籍法解除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公職;陸委會要求兩岸學術交流要思考兵臨城下的威脅;教育部宣布禁止我校與大陸統戰與國防有關的十個高校合作交流;銓敘部要求公務員須具結無中國身分證。柯建銘一句「不支持大罷免的都是匪諜」,將「賴十七條」強化國安控管的用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其次,地緣政治的變化促使美國將中共列為頭號對手,台灣地位提升喊價籌碼增加,在蔡英文兩國論的基礎上,賴清德進一步自歷史和法律(如對兩岸國籍的認定)角度,深化兩國論的立論。然而,台獨主張乃是建立於中共不會動武的前提之上,而中共不武又必須美國背書,疑美等同台獨理想的終結,影響所及,只要國際友人表達對台海和平的關切,都被解讀為「民主抗中」。拜登任內,台灣的疑美論已甚囂塵上,面對川普對烏克蘭的壓迫以及千方百計挖角台積電,許多國人認為美國掏空台灣資源,疑慮空前。

第三,最近美國防部長赫塞斯訪問菲、日,重申對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強化軍事關係以嚇阻中國威脅,報載美國防部的備忘錄也將中共併吞台灣列為優先項目。然而,相較於拜登多次公開表達出兵挺台的決心,川普上台後三次被問是否動用武力阻止中共占台,他的答案從「不評論」、「永遠不會說承諾防衛台灣」,到「中共攻台明顯是個災難」,迴避承諾出兵,國安官員也只強調美國反對改變現狀,協助台灣提升嚇阻能力。面對川普的執拗,美國的印太盟友開始倡議加強與中共之間的安全與金融聯繫,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協議加速進行,賴政府的的國安空前險惡。

賴清德的政策一石三鳥可謂高明,一時之間民調也獲推升,但拉高兩岸對峙逼迫美方表態未必明智,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明漢表示,台灣不可能將國防經費提高到GDP的百分之十,表示川普政府對台已預留後路。根據國防部提供的資料,解放軍海上兵力早已穿出第一島鏈,跡象顯示美國逐漸將防衛圈拉回關島所在的第二島鏈;另外,將反共與台獨連接,也將弱化台灣面對中共展現武力的抗擊決心。

民進黨執政下,台灣的道路愈走愈窄,假如反對大罷免就是匪諜的話,反共這條路還有前途嗎?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與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中共 國防部 美國

延伸閱讀

川普發動關稅戰 歐巴馬質疑「對美國沒好處」批白宮侵犯人權

下驅逐令?川普政府誤發電郵要烏克蘭人離美 收信者當場崩潰

川普關稅衝擊…3學者籲放手匯率縮減順差 央行:市場供需決定

陸祭關稅反擊美 將打擊川普農業票倉?報告:須面對選民壓力

相關新聞

川普關稅海嘯 難免自傷

美國總統川普於四月二日宣布對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銷美商品廣課關稅,並對其中約六十國訂定高額「對等關稅」,讓美國平...

美地圖砲貿易戰 民主願景黃昏?

美國掀起貿易戰,大開「地圖砲」,連偏遠的澳洲企鵝島都不放過,導致全球股市血流成河,成為清明連假最熱門話題。使筆者驚訝的,...

川普「麥金利還魂」 台灣卻看不透

每個人都有心儀的英雄,特別是政治人物從該英雄的思想與行為中取得靈感,並在關鍵時刻,指導他在政經實務的決策。川普不是政治的...

停止大罷免 避兩岸戰爭

賴清德總統三月中旬公布國安十七條,將中國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並強力限縮兩岸交流,引起北京政府高度反彈。四月一日中共再...

經濟風暴當頭 穩定人心是首務

川普開徵重量級進口關稅,引發全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彈,連帶的也使全球各地股票大跳水。台灣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股市巨幅下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振興國旅需要地域性之風景計畫

四○三大地震甫過周年,各界均在探討花蓮觀光業的紅燈未解,且近十年來入出境人數皆呈現逆差,去年逆差更已突破二倍,觀光署也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