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檢外靜坐抗議!朱立倫預告26日上凱道 罷免獨裁者賴清德

中職/布雷克完投9局27上27下偉業 悍將連2次當苦主

已與日、墨談關稅 川普預告今輪到「這1國」:大陸也想與美方會面

台灣怎麼度過川普帶來的危機

闕志克教授四月六日於民意論壇所撰「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一文,令筆者深受啟發,該文針對歐洲極右翼崛起,工人階級捨棄傳統左翼,擁抱民族保守主義與經濟民粹主張等議題進行清晰的描述。這波潮流對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反撲,更反映一種對「空洞理想」的集體失落與幻滅。

台灣一向自詡與國際接軌,但以川普等極右勢力揮動關稅大刀導致世界經濟大崩盤之際,更凸顯台灣面臨左右失衡的困境,此並非單一政黨的問題,而是整個政治文化陷入「意識形態的幼稚病」。

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革命運動不能脫離大眾,不能為了理想而拒絕策略妥協,因為會阻礙革命的發展。他所稱的「幼稚病」,正是今天許多政黨與政治人物的通病:既左傾的與現實脫節,又右傾地鼓吹民族主義,並對國內不同背景人士的增加感到不滿,其實兩者都無法真正改善民生困境。

在台灣,左傾表現在對「價值」的過度執著。近年民進黨政府強調轉型正義、多元平權、去中國化、能源轉型等政策方向,理念或許正當,卻經常缺乏可執行的配套措施。

例如大幅砍核電後再生能源建置進度落後,電價壓力持續上漲;強化國安卻衍生寒蟬效應,致七十五位學者日前提出「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外交上的抗中政策,台灣卻在地緣經濟中進退兩難。理想是人人所追求,但輕視國際現實的做法,正是左傾幼稚病的特徵。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也浮現某些右傾現象。例如以罷免為手段清算政敵的政治操作,殺得刀刀見骨;社會上對移民、外配、不同族群的不信任情緒,提倡台灣人本位主義等,都逐漸透露出保守的氛圍正在擴張。極端情緒一旦被政客利用,容易轉化為對抗主義與排他主義,又落入了右傾式的民粹幼稚病,與民主精神漸行漸遠。

台灣如今的問題在於,左右兩端的見解都缺乏自我修正與自我反思的機制。部分進步派只想定義「正確」,而不願面對民眾的焦慮與困境,極端的將和解與溝通扣上投降主義大帽;部分保守派則將選舉作為鬥爭工具,把複雜問題訴諸敵我對決。結果是整個社會陷入對立,喪失團結的精神。

列寧對那些拒絕妥協、拒絕參與資產階級議會的激進派所提出的批判,百年後看來依然深刻。過去胡適也曾批評國人易陷入「目的熱」與「方法盲」:沉迷於抽象理想,卻對可行的路徑與社會條件所知不多。兩位思想路線不同,卻不約而同指出同一癥結,令人感到驚訝。

從丹麥社會民主黨的經驗中,他們反思自身政策對工人階級的疏離,調整移民政策、重視本國勞工利益,成功贏回選民支持。這樣實用的路線,不是放棄理想,而是讓理想落實,既避免左傾的空洞,也不落入右傾的狹隘。

不論是左傾幼稚病還是右傾的民粹主義,都將成為台灣的絆腳石。我們不需更多口號與對立,而是更多理性、務實、能落實改革的社會力量,才有機會使台灣安然度過「川普2.0」與「關稅卅二%」的危機。

川普 移民

延伸閱讀

韓代總統韓悳洙:不會和中國、日本聯手對抗川普關稅

打擊墨西哥販毒集團 川普政府考慮派無人機轟炸

誇南韓代總統「很棒的通話」內容曝 川普:正在等大陸電話

震後遭川普課44%關稅 緬甸成衣業:復原工作深陷困境

相關新聞

賴脫中入北 恐落雙殺困境

川普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後又宣稱因超過七十五國與美方聯絡談判且未採報復行動,高額關稅措施暫停實施九十天,包括台灣、日本...

美予取予求 先談判又怎樣

美國總統川普一度宣布對台灣祭出高達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頓時讓台灣產業界陷入極大的震撼與焦慮。總統賴清德提出了以「零關稅...

國際公益與美國利益優先的轉折

川普2.0在「使美國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口號下,不斷往外交孤立與經濟保護的方面推出自認對美國有利的措施,不免令...

拿關稅削減入超 川普比土匪厲害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一連串的關稅政策,震驚了全世界。其背後推手總統貿易與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最近發表專文,說明川普採取對等...

對等關稅=土匪關稅

「對等關稅是土匪關稅」,這並非「疑美」的情緒宣洩,而是對不合理貿易政策的理性批評。

對美談判 不能黑箱作業

針對日本、新加坡視為「國難」的川稅風暴,現階段我政府對台美談判進度,僅願透露「已列首批談判對象」、「過程順利」、「結果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