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 一位母親的期盼 國會不該是罵人博覽會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右)代表黨團發言時,提到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左)以粗言穢語謾罵他,林淑芬也不甘示弱當場直嗆黃「臭俗辣、有種提倒閣」,場面火爆。記者林俊良/攝影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右)代表黨團發言時,提到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左)以粗言穢語謾罵他,林淑芬也不甘示弱當場直嗆黃「臭俗辣、有種提倒閣」,場面火爆。記者林俊良/攝影

近日立法院質詢現場驚見離譜一幕:立委林淑芬以「臭俗辣」一詞痛批黃國昌,影片在網上瘋傳並引起爭議後,林淑芬不但沒有道歉,還自信滿滿搬出《史記》為自己開脫。令人瞠目結舌之餘,不禁要問:這樣的言語風格,真的是民主殿堂該有的水平嗎?

身為一名台語家庭出身、為人父母的市井小民,我可以明白無誤地說:「臭俗辣」在台語裡並非什麼歷史術語,而是赤裸裸的侮辱性語言,是吵架時劍拔弩張的挑釁詞,意圖激怒對方、將人羞辱至極。

這樣的話語若出現在校園,老師家長早就第一時間介入阻止,甚至會列入校園霸凌通報的範疇,怎麼會變成立委口中的「古文典故」?這樣硬拗,不僅貽笑大方,更是對文學、對語言、對孩子教育的集體傷害。

林委員所引的《史記‧項羽本紀》中「豎子不足與謀」一句,雖是古文,但「豎子」卻是表達對對方見識淺薄、難以成事的批評,何況又加上「臭」這種貶抑人格的形容詞,根本就是質疑對方膽識與尊嚴的話。以往即有法官裁判指出,「俗辣」就是「豎子」,有罵人愚弱無能或孬種的意思,足以讓被罵的人感到難堪,認定觸犯公然侮辱罪,遑論罵人「臭俗辣」。把一句現代台語粗話硬套到歷史語句,說是創意,不如說是矇混;若說這是台語文化,那真是對台語社群的一大侮辱。

我們不反對立委有情緒、不反對用母語質詢表達立場,但若將粗俗暴言合理化成「歷史文化」,再用「真性情」來粉飾,恐怕對社會風氣是一種嚴重誤導。語言本該為溝通、為論述服務,而非用來攻訐羞辱他人,更不是為政者為民表率的應有行徑。

更讓人痛心的是,這樣失序發言,竟還獲得部分支持者護航,聲稱這是「敢言」、「有guts」。但我們要提醒社會,「勇敢」從不是靠飆髒話換來的,真正的勇氣,是願意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是懂得在公眾場合慎言自律,是在孩子面前成為榜樣,而非藉語言暴力刷存在感。

國會應是法治與理性的象徵,不是語言暴走的補習班。立委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學童模仿的對象,當小孩回家問我:「媽,立委罵人『臭俗辣』是不是學歷史?」請問我該如何回答?難道我們要教下一代:「只要把髒話包裝得有學問,它就能變成文化遺產」?

語言暴力若無節制,長遠來看傷害的不只是政治風格,而是整個社會對於文明、公德與教養的認知。民意代表應有自我約束,政黨更應展現誠信,若為了黨派護短而失去基本的是非判斷,那才是真正讓國會蒙羞。

在政治紛擾的年代,我們更該守住社會的底線。在母親節前夕,作為母親,我期望台灣每位立委說出口的每句話,都能讓我們問心無愧地教給自己的孩子。否則,立法院改名叫「台語罵人博覽會」恐怕也不為過。

台語 母親節 語言

延伸閱讀

中山醫大醫療科技博覽會 50企業產學交流

客委會點名竹苗立委未替預算發聲 徐欣瑩:曲解資訊操弄族群情感

TPOC民調/47.2%民眾贊成罷藍委 27.6%支持罷綠委

「安樂死法草案座談會」掀兩派議論 立委林淑芬:反而提供一個選擇

相關新聞

快鐵不可行 台鐵靠邊站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以下簡稱宜蘭案),五月五日在環評專案小組審議,大家才注意到該案並沒有辦理可行性評估,沒有依政府大型...

川普自毀美文化霸權地位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將對所有在海外製作的電影課徵百分之百關稅,理由是希望「讓好萊塢專注於美國製電影」,這不僅反映出他一貫...

母親節前夕 一位母親的期盼 國會不該是罵人博覽會

近日立法院質詢現場驚見離譜一幕:立委林淑芬以「臭俗辣」一詞痛批黃國昌,影片在網上瘋傳並引起爭議後,林淑芬不但沒有道歉,還...

印巴空戰 看到大國軍火運行

印巴邊境近日爆發衝突,巴方宣稱擊落了六架印度軍機(含一架無人機),其中包含法系飆風戰機,這型戰機為優秀的四代半戰機,巴方...

台灣國防 是幻象還是幻想?

七日凌晨,印度空軍為了報復喀什米爾恐攻事件,發動對巴基斯坦的「精準空襲」;這不是電影劇情,是真實世界的地緣政治。巴基斯坦...

孫將軍升官、拒收附中生 賴政府雙標

師大附中數理資優班學生發文稱,其申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因出生南京、未入本國籍滿廿年,不符報名資格;反觀孫立方將軍,在明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