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巴空戰看解放軍實力

印巴空戰凸顯出「預警機及資料鏈」的搭配組合對現代化空戰的重要性,E-2D空中預警機可提升國軍對中共殲20、殲35等匿蹤戰機的偵測能力,是空軍期待採購的裝備之一。圖/美國海軍檔案照片
印巴空戰凸顯出「預警機及資料鏈」的搭配組合對現代化空戰的重要性,E-2D空中預警機可提升國軍對中共殲20、殲35等匿蹤戰機的偵測能力,是空軍期待採購的裝備之一。圖/美國海軍檔案照片

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戰,此為俄烏戰後國際上重大的軍事衝突。雙方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交鋒,但都動員了先進的空中與防空系統,進行了一系列的空中交鋒。若二○二二年的俄烏之戰對軍事所帶來的影響,可以與九○年代的波斯灣戰爭比擬,這場印巴空戰帶來的震撼,便等同一九九九年的科索沃戰爭,其中許多的細節更會影響當代戰略研究。

首先是戰略觀察。由目前的消息來看,巴基斯坦掌握國際輿論戰的節奏,不斷透過各種媒體與影音來宣傳巴軍的殲—10C成功擊落印度飆風戰機。印度方面雖然在「辛杜爾行動」中,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多個恐怖分子目標進行飛彈空襲、也具有成效,在宣傳上卻處於被動的狀態。令原先具有的反恐制高點完全被空戰結果掩蓋。這也凸顯在未來戰爭中,如何運用宣傳將是一大關鍵,這也是中共積極發展認知戰的原因。

其次是作戰分析。媒體目前多表示印度戰機遭受較大的空中損失,但這不是戰機單機的問題,而是象徵空中戰鬥已從單機與飛官的對抗,進步到戰機、地面防空系統、空中預警與空中管制數據傳輸。在此次空戰中,印軍固然在作戰制定上過於輕敵,未能先對巴國防空系統進行破壞,且忽略巴國從中國取得的技術,可能已成功整合介接防空飛彈系統、空中預警機與戰機飛彈的數據,並透過電戰干擾讓印度在失去制電磁權的情況下,透過空域的伏擊,讓印軍即便在自家領空也處於先天的不利,這些可能都與歷次「中巴雄鷹演習」經驗有直接關係。這也說明在未來空戰中,除了飛行員的素質之外,系統整合的聯合作戰會更為重要。

解放軍過往經常以「研發一代、使用一代、外銷一代」為科技等級的分野。此次印巴空戰結果固然尚在各說各話的階段,但印度已改用地對地飛彈與無人機做為攻擊巴軍機場的主力,明顯是忌憚巴軍的防空網。雖然在美國積極介入下,十日晚間雙方達成停火協議,但數小時後又恢復砲擊與無人機攻擊,顯見印巴戰火雖在美國干預與雙方克制之下,不致發生核武大戰或類似俄烏戰場的規模,但無人載具、網路攻擊及零星的低強度衝突應還會持續,這是否會對未來南亞地緣戰略與美國印太戰略造成影響,值得關注。

至於解放軍實力的觀察方面,近期解放軍研究多缺乏一手資料,特別是北京當前對於軍武相關訊息的管控日益嚴格,這都讓研究產生極大的限制。

雖說如此,但在解放軍積極向外拓展軍事交流之時,卻又可從中窺看解放軍的實力;特別是使用中國製裝備的國家,如近日的中國與埃及「文明之鷹─二○二五」演習中,便可窺看解放軍空軍的實力。巴基斯坦空軍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更可做為觀察解放軍體系作戰與系統整合之標的。而印軍取得的霹靂─15飛彈殘骸,更是各國窺看中國軍工水準的機會。這次空戰,對國際上的解放軍研究社群而言是一場新的刺激,解放軍研究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

印度 解放軍 飛彈

延伸閱讀

印巴同意停火後…克什米爾又傳爆炸聲 雙方互控違反協議

紐時揭內幕:印度空襲逼近巴國核武庫!驚動美國干預調停

停火幾小時就破功?印控喀什米爾入夜傳交火 印巴互控違反協議

印度巴基斯坦達成停火 印屬克什米爾仍傳爆炸聲

相關新聞

大屋頂下/【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下)】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

(續昨日)再談蔣萬安。他說:「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與共產黨!」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關於「要飯說」的正解

身兼嘻哈歌手及民進黨立委助理楊舒雅的「合法要飯說」引起網路社會的炎上,凸顯了某些藝術創作者已習於接受政府補助,怯於面對市...

尊重國會自律 憲法法庭切勿淪為政治角力工具

「憲法訴訟法釋憲說明會」今日登場,該案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聲請,主張修法程序「違憲」,請求暫時處分並凍結新法施行。然而,從...

從印巴空戰看解放軍實力

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空戰,此為俄烏戰後國際上重大的軍事衝突。雙方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交鋒,但都動員了先進的空中...

賴否認「脫中入北」 美國是影武者?

近日,賴清德總統一反常態否認「脫中入北」,強調與對岸是比鄰而居且經貿關係密切,既是「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自然也包括大陸...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近期外送平台併購案之討論響徹雲霄,連勞動部也「參一咖」。不過將勞動力提供給外送平台的並非只有近年興起非典型就業型態的外送員而已,一般被僱用的如工程師、行政人員應該也都算在內,但為何外界討論「勞動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