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信用卡與賦稅不公背後的故事

陳力俊
陳力俊

台灣許多成人在生活中常用信用卡或線上購物。另一方面,則眼看薪資停滯、房價飛漲、貧富不均日益擴大、所得稅收主要由薪資階級負擔等,背後的故事頗值得探究。

英國BBC調查記者帕雷帝(Jacques Peretti)積二十年經驗,採訪了許多改變世界的執行長、政治人物、經濟學家與科學家,將調查成果集結成《改變未來的祕密交易》一書,主要論點是一群高人談成的交易,改變我們的工作、賦稅,也讓我們用不同角度思考生活。這些交易都有個共通點,那就是發明了一個問題,然後銷售它的解答。他在書中,舉出許多讓人驚駭的例子,值得大眾思考探究。信用卡普及與賦稅不公是其中兩個顯例。

刷卡以及線上支付風行是因為「付現金讓消費者很痛苦,延遲支付才能快樂揮霍」的認知。有科學家曾對五百位麻省理工學院學生進行一項實驗,對某種熱門商品競標,有一半被要求付現,另一半則刷卡,結果信用卡的平均出價是現金的兩倍,有些甚至高出六倍。現金出價者不想把金錢脫手,但刷卡的出價者則毫無顧忌。這是因為信用卡帶來購物的愉悅,卻毫無痛苦,而騙自己「信用卡是白吃午餐」的心理作用非常強烈。

核磁共振掃描腦部實驗顯示,付現時會點亮一條特定的神經管路,讓人感受到損失,導致退縮,刷卡則沒有感受到這般痛苦。信用卡讓人「無痛血拚」,增加消費。線上購物等於開了一家「及時滿足的糖果店」。

公民「各盡本分」誠實納稅原是天經地義,避稅則是人人喊打。但在一九七○年代,會計師設法改變社會對避稅的心態,從犯罪變成聰明的會計技巧。他們傳達的訊息是,把財富創造者的責任從「該繳的就繳」顛倒成「盡可能別繳」;他們說,法規不再是讓人遵守的,而是讓人打破的。

約於同時,英屬開曼群島成為避稅天堂,因為英美法系只規定禁止事項,嚴格的法規只會用在明顯的不當行為,或是受到他國政府的強烈壓力下才會制訂,如此幾乎讓避稅者可以為所欲為,除非有人阻止他們。如果犯罪可以合法,那你何必觸法?關鍵在於這些交易是在海外發生的。

雪上加霜的是,一九七九年,自由世界兩位權力最大的領袖,英國柴契爾夫人與美國雷根,領導了一場革命,認為提振經濟的最佳方式是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而這場革命的核心就是減稅。同時避稅勝地不再是見光死的海外祕密,鼓勵大家聰明理財,避稅是必須參與的「責任」,而非必須掩蓋的犯罪。在歐洲與美國將避稅改頭換面成「企業家的進取心」,代表政府默許企業漠視老百姓遵守的法規,納稅成為「小人物的事」。

以往人民與企業必須付出代價換取功能健全的社會,但現在即可主張:我們長期都能受益,低稅率代表更大的生產力與利潤,而企業的經濟利益會透過「涓滴效應」分享給老百姓。而根據一位劍橋大學經濟學家研究,這種效應「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以上僅摘錄《改變未來的秘密交易》書中兩章主要內容,該書共有十五章,分述十五個主題,可謂篇篇精彩;透過訪談許多「始作俑者」,廣徵專家意見。雖有時「先畫靶再射箭」,流於一面之詞,但主要論點言之成理,值得大家精讀,一探究竟。(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信用 科學家

延伸閱讀

2025日、韓旅遊刷哪張卡?3大信用卡組織最新優惠回饋一次看

讓辛苦賺的錢留在錢包裡 5種常見理財錯誤讓你一到年底就想哭

國泰世華CUBE卡權益優惠自選平台 獲經濟部發明專利

擴張版圖踢到鐵板 傳匯豐將退出中國信用卡業務

相關新聞

楊渡/不知不覺的「綠茶婊」了

「綠茶婊」是一個大陸的特殊用語。始於二○一三年,以展出奢侈的生活方式聞名的「三亞海天盛筵」,當時傳出有嫩模陪睡三天得六十...

葉匡時/民主政治的運作困境

最近歐美幾個民主典範國家,政治運作都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川普以王者歸來之姿再度當選美國總統,這對美國政治傳統的可能挑戰,...

方祖涵/道德下滑與歷史終結的錯覺

在生活四周,似乎隨時都能感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像是詐騙集團層出不窮,隨機暴力事件頻傳都是證據。台灣二○二四年度代表...

李清志/卡夫卡的變形記

我每年都會要求大一新生閱讀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因為這個年紀的學生正處於一個蛻變的階段,就像書中的主角一樣,不曉得自己...

陳立恆/科技,世界霸權的新資本

雖然拜登提前迎來門可羅雀的世態炎涼,但他於去年四月簽署的法案依然力抵千鈞。轉眼就將屆一月十九日的執行期限,如果字節跳動在...

劉憶如/迎接2025 談關稅及降息

迎接二○二五的最大忐忑,可能還是來自於對川普財經政策的沒有把握。即將於一月二十日上任美國總統的川普,自參選以來提出許多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