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2025年奇妙巧合與中美藍圖

二○二五年,乍看是尋常年份,實則蘊藏數學巧合、大國政策與國際對抗三重意義。
首先,從數字觀點來看,二○二五是一個奇妙的整數。例如它等於二十加二五之和的平方,也等於一加到九的平方,更等於一到九各三方的和,同時是一到八十九奇數的和等。如此罕見的數字巧合,讓人戲稱今年為「數字年」。
但更具歷史與現實意義的,是美中兩國皆以二○二五為節點,分別有各自的國家藍圖─美國的「二○二五計畫」(Project 2025)、中國的「中國製造二○二五」。
「二○二五計畫」是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主導的總統過渡計畫,成書《領導授權》,厚達九百頁,涵蓋幾乎所有領域政策,目標是加強總統對聯邦行政機構的控制,削弱傳統文官體制,清除所謂「深層政府」。
該計畫強調政治任命與價值重建,特別在教育與文化政策方面,主張摧毀「覺醒文化」,反對多元、平等與包容(DEI)政策,對高等教育機構施加壓力。
儘管川普在二○二四年競選期間對該計畫保持距離,聲稱「不熟悉內容」,但其核心內容與川普過往施政主張高度一致,執筆者多為其前幕僚。根據《時代》雜誌統計,川普第二任期初期近三分之二的行政命令,與「二○二五計畫」內容至少部分相符。
川普復任以來,該藍圖已部分實現─緊縮移民政策、打擊異議官員、大幅度裁員、重整教育部、削減科研預算、開打美中貿易戰、退出多個國際組織等,皆展現出重構政府的決心。保守派稱之為「和平的第二次美國革命」,認為有助於糾正左傾偏差;但也遭強烈批評,被視為威脅美國憲政與民主制度的極端計畫。
與之相對,中國大陸自二○一五年起推動「中國製造二○二五」,旨在擺脫「世界工廠」的低端角色,轉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製造強國。該政策聚焦十大領域,包括數控機械、半導體、新能源車、生技醫藥等。
十年來,大陸在電動車、鋰電池與太陽能產品等「新三樣」的出口規模已居全球首位;高鐵、核電與大型裝備製造亦邁向世界領先地位;智慧製造、工業自動化進展快速,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然而,該政策也引發國際反彈。美國視之為挑戰科技霸權的戰略計畫,並於川普首任內的二○一八年對中國啟動貿易戰,針對相關產業課徵關稅與技術限制。歐盟、日本則對中國補貼與市場封閉提出質疑,並加強本土產業保護。
「二○二五計畫」與「中國製造二○二五」可謂分別代表「拚政治」與「拚經濟」的治國方案。前者強調行政重塑與價值重整,政治色彩濃厚;後者則聚焦經濟與科技實力,展現長線戰略眼光。美國試圖重建「偉大美國」,中國則力爭製造業「升級換代」。
美國雖仍為世界第一強權,若改革過度激進,恐自損體制穩定;中國雖崛起迅速,卻始終面對技術封鎖與信任赤字。在缺乏互信的前提下,中美長期對峙勢所難免。
台灣地處兩強之間,政策走向與安全環境皆受牽動。當前正值全球秩序重整關鍵期,唯有審慎因應、靈活應對,方能確保自主與安全,並轉危為機。
回到巧合,下一個「數字年」要等一千年,因為只有三○二五才同樣神奇,等於三十加二五之和的平方,可謂千載難逢。「人生不滿百,而有千歲憂」,讓人不禁思索中美大碰撞持續惡化的嚴重後果。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