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滋懿/瘋狂美術館 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每年三月最後一周期間在香港舉辦的巴塞爾藝術展,匯集全球各地超過240家畫廊在灣仔會展中心展出,已成為亞洲展出作品量最高最密集的藝術界重磅盛事,同期帶動香港藝術周的聲量,串連美術館與在地藝文產業的展出與開幕,與此同時精品業者更以聯名創作特展恭逢其盛,實際體感是全城都在為藝術而瘋狂蔓延。
當代藝術瘋狂無極限。一進入巴塞爾藝術展一樓展廳會見到任誰都會被吸引,鱗光閃爍的充氣鮭魚氣球飄游,藝術家Philippe Parreno曾在泰德美術館展出的作品成為開幕首日焦點。作品含3種魚類各30隻總共90隻,有鮭魚、胡瓜魚,以及擬鯉。雖說大家總以幽默口吻討論農產在藝術界非常受歡迎,實際不得不提到人們對於環境氣候保護的危機意識提高,萬物生存永續也因此成為受藝術家喜愛的創作主題。本次得以見到奧地利國寶藝術家克林姆與他的學生藝術家埃貢席勒雙聯展手稿也著實眼界大開。
根據瑞銀UBS的2024藝術藏家調查指出,藏家有支持新銳藝術家的趨勢:高淨值人士將52%的支出用於支持新進藝術家的作品,21%用於支持中年藝術家的作品,26%用於支持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其中大部分為在世藝術家)。
罕見的畢卡索對話展非常推薦到港一遊的藝術愛好者前往,「對話」展出意指讓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畢卡索作品呼應,在同一空間展出,猶如一場當代藝術考,不僅藝術家作品在對話,觀眾也都忍不住互相一直問,到底哪一張是原作,哪一張是致敬,確實達到了「對話」連連的效果。雖說網路可見民眾的評價不一,但直白與勇於表達、激發意見也的確都是當代藝術的本質切片。有興趣可前往考一考自己的藝術耐力。「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即日起展出到今年7月13日。
終於跨出帝王交友圈,首見以古美學爬梳民間生活儀式感,探索各種「禮」「祭」場合所需之器物與食文化,流暢的小故事劇場感,生動易理解,有北京故宮與香港文化館藏品,邀展大英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香港藝術館和香港茶具文物館的精采文物,並沿着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2000年)至清代(1644–1911年),橫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結合多媒體和新科技,生動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精粹。「流動的盛宴」展覽展期至今年6月18日。同場加映「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看清宮與路易14的精品工藝比拼對照,展期至5月4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