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明連假先晴後陰 吳德榮:下周典型春雨連炸5天、恐雷擊強風劇烈天氣

不斷更新/清明連假首日出遊潮 國道10地雷路段曝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 課徵台灣32%稅率

台灣人最常被這款蛇咬傷 被咬「別放血」先記住蛇外觀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實驗動物科科長鄭雅芬展示鎖鏈蛇模型,提醒民眾被蛇毒咬傷時要記下外觀或是被咬傷的地點。記者李青縈/攝影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實驗動物科科長鄭雅芬展示鎖鏈蛇模型,提醒民眾被蛇毒咬傷時要記下外觀或是被咬傷的地點。記者李青縈/攝影

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據統計台灣人最常被龜殼花咬傷。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實驗動物科科長鄭雅芬表示,隨著清明連假將至,進入樹叢、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若不幸被蛇咬傷,應盡速就醫,且第一時間別放血,應馬上記下蛇的外觀或被咬傷的地點。

被毒蛇咬傷症狀輕者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死亡。疾管署發言人指出,在蛇毒血清製劑普遍上市前,被毒蛇咬傷的死亡率高達6%,在蛇毒血清完整供給下,死亡率大幅下降,目前死亡率為0.18%。

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蛇毒血清平均每年使用人數為979人,其中,以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即赤尾青竹絲)的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811人、占82.9%最多,其次為抗雨傘節及飯匙倩(即眼鏡蛇)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110人、占11.3%,其他抗蛇毒血清56人、占5.8%。

國內常見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眼鏡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鄭雅芬指出,推估毒蛇咬傷比例依序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及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

疾管署為我國唯一產製且持有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藥證者,供應 4 種抗蛇毒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血清,為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另2種則為單價型血清,是抗百步蛇毒血清、抗鎖鏈蛇毒血清。

疾管署每年儲備約3870劑,國內每年平均耗用量約2,660 劑,2022至2024每年平均供應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約2457劑、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784劑、抗百步蛇毒血清約107劑、抗鎖鏈蛇毒血清約36劑。

鄭雅芬提醒,只要被蛇咬傷,應先當作毒蛇咬傷處理,並且盡可能辨識蛇的外觀,或是記下來被咬到的環境,蛇毒咬傷有「五要五不」的應變口訣。

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盡速就醫。

五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由於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如有使用需求可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瞭解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蛇毒咬傷有「五要五不」的應變口訣。圖/疾管署提供
蛇毒咬傷有「五要五不」的應變口訣。圖/疾管署提供
國內六大常見毒蛇。圖/疾管署提供
國內六大常見毒蛇。圖/疾管署提供
蛇毒血清平均供應量及用量。圖/疾管署提供
蛇毒血清平均供應量及用量。圖/疾管署提供

死亡率 百步蛇 龜殼

延伸閱讀

30年前東京地鐵驚傳「沙林毒氣事件」 竟是靠台灣毒物專家才解開謎團

連5年近千人遭蛇吻 男性被咬傷占七成 花東最多

李英宏神隱5年 發片回歸近況曝光

花田休耕?!萬眾矚目aespa師妹團「Hearts2Hearts」 顏值被嘲不如師姐 網評:很難想像這是SM推出來的團體

相關新聞

8.2強震海底奇觀!泰學者揭稀有影像:魚群集體「躺平」避震

日前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不僅造成當地建築受損與人員死傷,更引發鄰近海域生物異常反應,泰國首次清楚記錄到魚類在地震當下的避難行為。泰國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東恩(Thon Thamrongnawasawat)公開影像,顯示珊瑚礁魚群在地震時竟集體貼伏海床,呈現罕見的「靜止」姿態。

【動物冷知識】不合理蛙!牠反向發育從「27公分巨嬰」縮水成袖珍版

哈囉大家好,我是帽帽!誰說「長大會變更大」是生物定律?

搶救黑熊後宣導改良式獵具 獵人更換意願提高

農業部林業署日前搶救2隻被套索所傷的台灣黑熊。台東分署今天表示,以往每次搶救後,會到部落加強宣導換成改良式獵具,獵人的意...

台灣人最常被這款蛇咬傷 被咬「別放血」先記住蛇外觀

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據統計台灣人最常被龜殼花咬傷。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實驗動物科科長鄭雅芬表示,隨著清明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