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常被這款蛇咬傷 被咬「別放血」先記住蛇外觀

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據統計台灣人最常被龜殼花咬傷。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實驗動物科科長鄭雅芬表示,隨著清明連假將至,進入樹叢、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若不幸被蛇咬傷,應盡速就醫,且第一時間別放血,應馬上記下蛇的外觀或被咬傷的地點。
被毒蛇咬傷症狀輕者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死亡。疾管署發言人指出,在蛇毒血清製劑普遍上市前,被毒蛇咬傷的死亡率高達6%,在蛇毒血清完整供給下,死亡率大幅下降,目前死亡率為0.18%。
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蛇毒血清平均每年使用人數為979人,其中,以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即赤尾青竹絲)的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811人、占82.9%最多,其次為抗雨傘節及飯匙倩(即眼鏡蛇)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110人、占11.3%,其他抗蛇毒血清56人、占5.8%。
國內常見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眼鏡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鄭雅芬指出,推估毒蛇咬傷比例依序為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及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
疾管署為我國唯一產製且持有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藥證者,供應 4 種抗蛇毒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血清,為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另2種則為單價型血清,是抗百步蛇毒血清、抗鎖鏈蛇毒血清。
疾管署每年儲備約3870劑,國內每年平均耗用量約2,660 劑,2022至2024每年平均供應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約2457劑、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784劑、抗百步蛇毒血清約107劑、抗鎖鏈蛇毒血清約36劑。
鄭雅芬提醒,只要被蛇咬傷,應先當作毒蛇咬傷處理,並且盡可能辨識蛇的外觀,或是記下來被咬到的環境,蛇毒咬傷有「五要五不」的應變口訣。
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盡速就醫。
五不: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由於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如有使用需求可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瞭解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