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職場上避免「不必要的抱歉」!該盡快修正錯誤而非獲得對方原諒

最高階的道歉方式
對於能見度而言,「道歉」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言行。以簡報為例,如果不小心多說了幾句,結果客戶一臉不悅的說:「好了,廢話少說。直接說結論。」如果此時立即道歉,等於承認自己之前說的都是廢話,這樣反而降低自己的信賴度。
試想,一個沒有足夠能見度的人,誰還會願意花時間聽他說話?因此,在需要道歉的場合,我們應該小心謹慎,避免不必要的道歉。
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當客戶抱怨簡報太長時,不妨用正向的說法化解尷尬:「接下來是我要報告的重點。」或「謝謝您的耐心,接下來進入今天的主題。」這樣一來,簡報內容太長就不是拖拖拉拉,而是照著時程表進行。
運用得當,便能翻轉逆勢,贏得客戶的讚賞。
事實上,「對不起」往往是為了減輕自己心理壓力,而不是對方原諒與否。與其如此,倒不如盡快修正錯誤,重新傳達正確的訊息。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明明有一場重要會議,卻讓客戶久等,難道不用致歉嗎?當然要,因為這是基本禮儀,但也無須九十度鞠躬。只要一句「各位久等了」就夠了。與其卑躬屈膝的道歉,倒不如颯爽明快的走進會議室,然後若無其事的說:「久等了,我們開始吧。」如此一來,不僅能成功轉移焦點,讓出席者消氣,現場的氣氛也會熱絡起來。
除此之外,若無其事的態度反而會讓對方猜想,你之所以遲到,應該是被什麼重要的事耽擱。這才是能見度的真髓。如同前面提到的那位主管,她就是最高竿的能見度—任何失誤都成為能見度的跳板。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能見度工作術:我在高盛證券學到的,用同樣的努力展現十倍成果。》,作者:大塚千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