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引企業投入生物多樣性 農業永續新顯學 資誠永續:不只減碳還要利於生態

【撰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企業投入ESG,過去熱愛種樹造林以抵消碳排放,近年有企業重視生物多樣性,投入物種保育等行動。中國信託於澎湖復育海草床,華碩電腦參與改善臺中大雪山國有林的棲地,守護穿山甲。「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框架風行,只要讓企業了解生態退化情形、農業ESG機會在哪,企業就有能力推臺灣永續一把。
國內最早導入TNFD揭露框架的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剖析引入TNFD的必要性,提供選擇ESG行動的建議,以及掌握三大原則避免「漂綠」議題。
極端氣候造成天然災害的急迫性,使全球關注到氣候議題,包括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巴黎協定》2016年正式生效,要遏阻全球暖化趨勢,推動淨零排放(Net Zero),促使國際重視企業揭露與氣候有關的永續資訊。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2017年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應勢而起。
國內推動企業永續資訊揭露,要求上市櫃公司編製ESG永續報告書,採納TCFD框架;未來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IFRS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框架,也已納入TCFD。
但隨著全球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包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OP15)2022年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提出「30×30」目標,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30%陸地及海洋的生物多樣性等,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等組織於2023年發布TNFD框架,短短數年間便在國際間成為顯學,引導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範圍從氣候擴大到整體自然環境。
TNFD協助企業辨識自然風險 追求淨零還要有益自然生態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全球各國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但企業不可能完全零碳排,需要透過碳移除技術將排放量抵消掉,碳移除、固碳的工具以自然環境中最多,包括森林、土壤及海洋等自然碳匯。
「要解決氣候問題,仍是要靠自然生態的力量調適、復原」,資誠永續副總經理柯方甯表示,氣候變遷下,國際間很快注意到企業營運所承受的自然風險,促使TNFD崛起;TNFD可幫助企業檢視營運是否兼顧自然風險管理及生物多樣性的效益,引導企業在追求淨零過程中,不只是看碳排的正負值,也追求對自然生態的淨正效益(net-positive)。
TNFD自然風險評估涵蓋陸地、海洋、淡水、大氣4個面向,碳只是大氣一部分,企業除了減碳,仍須檢視營運依賴哪些自然元素或會對哪些自然元素造成影響,以擬定管理策略。例如,飲料公司生產會取用大量水資源,應該致力維護水資源,否則一旦自然環境發生問題,就可能影響其水資源的取得。
國內的永續報告書編製依循「GRI準則」、「SASB準則」及TCFD等三大框架,其中「GRI準則」的主題性準則「GRI101」已涉及生物多樣性;未來國內將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國際永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SSB)繼發布IFRS第S1、S2號準則後,已經著手制定揭露標準草案(IFRS S3),預計將自然、生物多樣性相關揭露納入準則中。資誠永續董事長李宜樺表示,建議企業可以先依循TNFD建議的方法學辨識營運對於自然的依賴與衝擊、財務相關風險與機會,提早因應未來的準則導入。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