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咖啡豆價格創半世紀新高 小農仍難獲利

「紐約時報」報導,咖啡豆價格創下半世紀來的新高,但咖啡屬生活必需品,消費者無視價格變動仍會掏腰包。大型中盤商是咖啡經濟的主要受益者,對中南美洲、非洲與亞洲小農而言,飛漲的價格無法改變市場欠缺公平性。
美味、提神的咖啡已成每日生活必須品,由於氣候變遷,全球咖啡產地出現不規則降雨與乾旱,疫情後運費大幅提高,肥料與勞工價格上升,關稅戰等因素,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期貨價格衝上新高。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咖啡豆價格已創下50年來最高紀錄,但咖啡農並未因此受益。氣候變遷是這波價格高漲的主要因素,但中南美洲的咖啡小農憂心是否能因應咖啡價格變化帶來的消費型態改變。
非營利機構「世界咖啡研究」(World CoffeeResearch)指出,全球60%的咖啡豆由約1250萬人在小於50英畝的中小型農場種植產出,當中44%的小型咖啡農工生活在世界銀行的貧窮水平線下。
風行全球的咖啡文化來自歐美殖民歷史,帝國在拉美、非洲與亞洲取得原居民土地,使用奴工砍伐森林開墾農場,提供歐洲與北美高經濟發展地區的消費者。咖啡的歷史與經濟學中的供給、需求與價格息息相關,如今市場也是依相同原理運作。
咖啡公平交易是非營利機構長期關注的議題。由南美洲哥倫比亞到非洲肯亞種植產出的咖啡豆,運往富裕國家大型與小型精品烘焙業者。拉美的咖啡工人可能日收入僅有2美元(約新台幣66元),但在哥本哈根、杜拜與波士頓一杯卡布奇諾的價格超過2倍。
紐時指出,國際烘焙中盤商是消費者手中咖啡昂貴的主要因素。咖啡豆價格上漲,他們是主要獲利者,不是咖啡農。
咖啡是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對杯中飲品價格變化只能接受。
美國食品飲料業者JM斯馬克公司(J.M. Smucker)旗下的咖啡產品,去年8月至10月銷售額上升3%,獲利率為28%。公司高層向股票分析師指出,已成功將增加的成本轉至消費者。美國主要城市的研磨咖啡價格去年漲15%,達到每磅7美元(約新台幣231元),未來可能繼續上揚。
JM斯馬克公司執行長馬克.斯馬克(MarkSmucker)表示,眾所周知咖啡是可以輕易轉嫁成本的零售商品。雖然美國通膨仍明顯,但對公司季報感到欣慰。
國際交易商多以數個月或一年期的期貨合約提前購入咖啡豆,為避免未來價格下跌損失,業者多會額外購入短期合約對沖價格風險。不過近期咖啡豆飆漲,從巴西到尼加拉瓜都有出口商因此破產。此外,咖啡豆供應量持續減少,身價一路攀高,已造成業界嚴重問題。
咖啡種植需要水分、溫度與日照配合,暴雨、低溫、土壤與過度曝晒都會影響品質及產量。對世代務農的咖啡小農來說,歷史價格至今並未提高收入,嚴峻氣候與缺工等問題持續挑戰收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