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家級警報響!11:47台南官田規模4.9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MLB/大谷翔平轟出再見全壘打 道奇開季8連勝破衛冕軍紀錄

任天堂Switch 2台灣定價、開賣時間出爐!比日本海外版便宜 官方曝原因

2025行動通訊產業新趨勢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GSM協會(GROUPE SPECIALE MOBILE ASSOCIATION,GSMA)發布的《2025年行動經濟報告》,2023年全球使用行動網路用戶將達55億、行動服務與數位技術經濟產值將達11兆美元。展望2025年,國際電信大廠把焦點望向正在開始起飛的5G獨立組網(5G SA),而為將人工智慧(AI)技術應用在無線存取網路(RAN)上,AI-RAN生態聯盟也逐漸成形中。

根據GSMA發布的《2025年行動經濟報告》發現,2024年,行動科技和服務將創造全球GDP的5.8%,相當於6.5兆美元的經濟價值,隨著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受益於行動服務和數位技術,包括5G、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普及所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提升,預計2030年產值將上升到近11兆美元,占GDP的8.4%。主要受益者包括製造業(25%)、住宿和餐飲服務業(17%)以及公共管理業(14%)。

GSMA估計,截至2024年底,全球58%的人口使用行動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47億,預計到2030年將上升至55億用戶(64%);全球5G連線數在2024年底已超過20億,2028年5G技術將正式超過4G普及率,2030年將占所有連線的一半(57%)。

GSMA預測,到2030年,獨立(SA)5G將推動所有企業收入成長的70%,並帶來1,270億美元的商機。5G SA網路歷經了緩慢的起步,現在準備開始起飛,截至2025年3月,全球將有61家營運商推出5G SA服務,全球行動產業需要完成5G SA的過渡期,而獨立組網將是充分發揮5G-Advanced潛力的關鍵。

延伸閱讀:2030年全球5G用戶將達到63億,5G獨立組網將成行動產業下一波發展重點

電信營運商聚焦商5G SA與專網應用

5G最初是以非獨立組網(Non Standalone,NSA)網路架構問世,其5G無線接取網路 (New Radio,NR)依存於4G LTE核心網路,有助5G服務迅速進入市場,SA則是超越現行NSA、真正純5G的核心網路,降低既有4G架構所造成的延遲和限制,更能提供低延遲、行動邊緣計算、網路切片等速率以外的新類型網路服務[1]。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李任翔指出,2025年全球系統設備大廠面對5G-Advanced與5G SA緩慢商用的局面,仍期望從軟硬體兩端找尋出路,因而多數業者的訴求重點在於加值現有5G解決方案,包含:以硬軟體等更具效率的方式升級至5G SA網路,協助電信營運商利用網路切片技術發展專網服務;藉由毫米波頻段與MIMO陣列天線技術,搭配支援的小型基地台或室內FWA設備,提供更優質的5G傳輸服務;行動與固網最後一哩的融合,以及衛星通訊與地面傳輸的結合方案也是業者的推廣重點。除此,設備業者也觀察到電信營運商的AI策略,積極宣傳AI與各類設備的整合,可優化網路傳輸效率、節省能耗與維運成本,同時開發資料中心的軟硬體方案,協助電信商在各地眾多的電信機房進行轉型。

Network API重新定義電信格局

全球電信商正關注兩大議題,一是以Network API改變電信業在價值鏈中的角色,二是朝向科技公司轉型,期盼創造新營收。Network API為應用程式提供了一種標準化的方法,可用於取得網路資訊或提供設定指令。對於電信營運商來說,Network API已成為電信公司滿足客戶需求並實現 5G投資獲利的一種重要途徑[2]。李任翔指出,2024年以來,已有不少電信商與合作夥伴推出的應用程式都是由Network API支援,包含智慧視訊監控、設備綁定的無縫認證、簡化企業的數位身分管理的入職無摩擦身分驗證,到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即時緊急應變協調等。

由GSMA於2023年成立的Open Gateway倡議,藉由開放API存取網路數位資源,提供給企業開發者和雲端服務供應商。Open Gateway正在引領Network API持續成長,截至2024年底已有52項商業化發布,並有72家電信營運商加入Open Gateway,涵蓋全球78.5%的行動網路。Network API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對營運商網路的通用存取,彌平電信基礎設施與應用程式開發之間的差距,Network API已成為實現無縫、安全數位服務的關鍵,並將重新定義全球電信格局。

另一方面,電信業者關注如何朝向科技公司轉型,以創造更多元營收,李任翔認為,電信業者可透過營收多元化、提升5G投資回報,以及建構開放生態系統來推動成長,從提供網路服務,進一步擴展至網路安全、雲端運算以及AI解決方案,採用一切即服務(XaaS)模式,提升彈性與客製化能力;透過企業專屬網路切片、5G專網來強化投資報酬;針對建構開放生態系統,主要透過GSMA Open Gateway API向開發者開放網路功能,並與主要雲服務商合作,加速雲端轉型,促進創新應用與生態共榮,為達成此目標,電信商須從基礎設施導向轉型為服務導向,並採用AI優化網路與客戶服務,建立數位優先的思維。

AI-RAN生態體系逐漸成形

隨著AI應用日益普及,全球行動數據流量大幅增加,未來將超出當前5G網路的負荷能力。面對頻寬爆量的龐大需求,必須仰賴「人工智慧無線接取網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adio Access Network,AI-RAN)來化解。李任翔指出,AI與RAN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實現智慧型、自我優化網路,且AI-RAN聯盟積極壯大中。

為了加速 AI-RAN的發展和生態系統的採用,AI-RAN聯盟在2024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正式啟動,至今迅速發展至75 個成員、遍佈全球 17 個國家,集結43家科技公司、15家學術機構、7家服務供應商、6大產業協會和4個實驗室,成員共同努力使AI-RAN能夠增強5G和O-RAN,同時為 AI開啟6G網絡基礎設施,以實現突破性的新 AI服務[3]。

電信供應商正在利用AI運算基礎設施進行語音和數據服務的轉型,以優化無線網路並滿足行動、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工廠、5G 等下一代產生人工智慧的需求,看準AI-RAN將成為未來多用途網路的基礎,NVIDIA建構全球首個能夠承載生成性AI和RAN流量,並將AI整合到網路最佳化中的AI-RAN平台-NVIDIA AI Aerial,利用NVIDIA AI Aerial為電信業者提供服務[4]。

圖1. AI-RAN聯盟的創始會員;圖片來源:AI-RAN官網
圖1. AI-RAN聯盟的創始會員;圖片來源:AI-RAN官網

李任翔認為,雖然現階段AI-RAN聯盟的組織成員中,僅有NVIDIA做為主導的晶片業者,未來AI-RAN生態體系將走向更為開放與明朗,特別是隨著6G進程已正式步入3GPP標準化制訂的前期階段,更利於AI-RAN聯盟凝聚各方共識,向標準機構提供建議。

備註:

[1] 參考資料: 2021/10/22,技術領先 台灣大率先通過5G SA技術官方驗證 SA解鎖5G強大功能 企用專屬基地台與核心網路服務同步推出

[2] 參考資料:2023/5/2,WHAT ARE NETWORK APIS?

[3] 參考資料:2025/2/27,AI-RAN Alliance Grows to 75 Members, Unveils Pioneering AI-RAN Technology Demos and AI-RAN Alliance-Endorsed Labs.

[4] 參考資料:2024/9/18,NVIDIA AI Aerial Launches to Optimize Wireless Networks, Deliver New Generative AI Experiences on One Platform.

資料來源:

  1. 2025/3/14,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MIC 大展直擊】MWC 2025展會重點觀測,李任翔簡報。
  2. GSMA: The Mobile Economy 2025.
  3. 作者:吳碧娥
    現任: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7期;歡迎加入NAIPNews網站會員,或以系統訂閱《北美智權報》

延伸閱讀

2025歐盟登記制設計專利RCD時代的結束 EU Design長存 – 3:歐盟註冊設計、申請程序與展望歐盟設計法的未來

NVIDIA GTC大會揭AI藥物開發新趨勢 華安加速布局搶商機

光寶於GTC大會首度亮相 NVIDIA AI Aerial平台AI-RAN生態圈

輝達AI系統助理登上桌機 可提供遊戲設定建議

相關新聞

美國電力需求創歷史新高 能源產業面臨轉型關鍵期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DELOITTE)於3月中發布了《2025能源、資源與工業產業趨勢展望系列報告》,《報告》以美國場域說明電力需求持續成長,歸因於電氣化擴大、數據中心增設與製造業回流等趨勢。預計至2030年,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將對公用事業帶來電力需求增長和必須考慮轉型之挑戰。《報告》歸納5大趨勢供公用事業參考作為解決方案:(1) 分散式能源整合將為電網增加韌性與彈性;(2) 公用事業將採用先進技術提升電網效率、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和儲能技術應用;(3) 公用事業加強碳捕捉(CCS)與碳移除(CDR)等多元碳管理技術,以全面減少碳排;(4) 在勞動力方面,公用事業應積極招聘能源轉型專業人才並推動專業技能升級;以及(5) 新興核能技術(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漸受美國市場重視,可多關注其發展。

2024年歐洲專利指數報告:全球創新趨勢與產業變化分析

歐洲專利局(EPO)2025年3月發布的《2024 年歐洲專利指數報告》(PATENT INDEX 2024)顯示,去年 (2024) 的歐洲專利申請總量達到 199,264 件,較 2023 年微幅下降 0.1%。儘管整體增幅放緩,但部分技術領域與國家仍顯示穩健增長,特別是人工智慧、電池技術與綠色能源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持續上升。 圖1顯示了向EPO提交的歐洲專利申請[1]的地理來源,申請文件的地理來源由申請表上列出的第一申請人的居住國決定(第一申請人原則[2])。

德國慕尼黑法院槓上EC 正式確立FRAND抗辯「擔保金鐵則」

德國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於3月20日對VOICEAGE EVS訴HMD案(6 U 3824/22 KART)作出終審判決,無視歐盟執委會(EC)先前提出的法律意見,正式確立「擔保金優先於FRAND合理性審查」的裁判框架。此裁決意味著:未來SEP實施者若未按專利權人最終報價提供足額擔保,將直接喪失FRAND抗辯資格,無需進入權利金合理性審查階段。法院同時批准HMD就FRAND爭點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為歐盟法院(ECJ)介入埋下伏筆。

經濟部修訂商標專業能力認證考試規費 強化代理人專業水準

為提升商標代理人專業能力,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 於2025年3月20日公告修正《商標規費收費標準》第七條之一及第八條,針對商標專業能力認證考試的報名費用及施行日期進行調整,全面強化代理人資格認證制度。

原料藥是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間的侵權物嗎?

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內的侵權仍是專利侵權,但卻不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為判斷基準,而是以第一次許可證記載的[有效成分及用途]為基準。因此如何被認定是否為第一次許可證,以及第一次許可證記載內容為何,就非常重要。

最新研究:USPTO審得快的專利未必是容易啃的柿子

《哈佛法學與科技期刊》(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2025年2月刊出一篇美國專利相關論文:《「劣質」專利的迷思:審查所花時間長短對專利訴訟結果的影響》(THE MYTH OF “BAD” PATENTS: IMPACT OF PROSECUTION LENGTH ON PATENT LITIGATION OUTCOMES)(下稱《論文》)。其研究發現,美國專利領證前收到的OA愈多,通常的確會導致專利範圍愈窄、愈不易被認定有專利權侵害情事,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OA次數不見得與「專利品質」成正比,反而可能與專利被無效的風險正相關。[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