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量級」母公司涉逃漏稅!家寧一家人全成被告 母怒:不要再拍了

影/不忍見海龜鼻插吸管 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機器奪金

高雄中山工商國中生研發兩棲清道夫奪得金牌。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國中生研發兩棲清道夫奪得金牌。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3名國中生受「海龜吸管事件」啟發,關注海洋垃圾議題,合力研發一台兩棲清道夫機器,能漂浮在海面撈除垃圾,在沙灘上撿垃圾也暢行無阻,這項作品奪得第7屆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科技任務組」金牌。

組隊參賽的李浚麒、林泓慶、田東禾,從課堂上認識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保育海洋生態」,3人共同經驗也是到海邊總能看到塑膠瓶、吸管,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垃圾廢棄物正在威脅海洋生物。

為了實踐SDGs,3人決定動手創作一台清垃圾的機器,從生活中尋找現成的材料,如家裡收納盒當機身、木棍當鏟子支架、烤肉網當鏟子撈垃圾,再設計3D列印零件,最後組合成沙灘和海面都能運作的兩棲清道夫。

田東禾說,烤肉網鏟因為有洞,可以把沙子過濾掉,只留下垃圾,更有效率又不會浪費力氣,整台機器可以遙控操作,不需要碰到垃圾就能清理,便利又安全,雖然製作過程遇到很多挑戰,不斷改良後,終於做出實用的清理裝置。

林泓慶、李浚麒說,這台機器在西子灣沙灘實際操作成功,希望這項設計讓更多人關注海洋環境問題,因為塑膠廢棄物可能透過食物鏈再回到人類身上,盼能阻止人為垃圾流入海洋。

指導老師諶瑀涵表示3人看見海龜鼻子內插著人類丟棄吸管,萌生想為環保盡心力念頭,她還透露決賽當天李浚麒過於緊張加上求好心切,身體不適嘔吐仍硬撐到結束,毅力令人敬佩。

國中部主任陳育蒼指出,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集結全台129隊、600多位中小學師生參與,為全國規模最大教育實作競賽之一,競爭激烈,一開始3人連鋸子都拿不穩,但衝勁十足,常開視訊會議討論,向老師求教解方,也到各班級演示,訓練抗壓性及臨場反應,最終在高手雲集競賽脫穎而出,抱回金牌。

校長李昱平表示,國中部成軍才3年就展現高度創意與實作能力,這次學生培訓近半年就研發創作兼具實用性與環保理念機器奪金,對學生保護海洋生態熱忱亦表達高度認同。

高雄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能在沙灘、海面運作撈垃圾。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能在沙灘、海面運作撈垃圾。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國中生研發兩棲清道夫奪得金牌。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國中生研發兩棲清道夫奪得金牌。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能在沙灘、海面運作撈垃圾。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能在沙灘、海面運作撈垃圾。記者郭韋綺/攝影

吸管 沙灘

延伸閱讀

南灣沙灘大改造變漂亮 今辦沙灘排球賽辣妹登場吸睛

少子化6年一貫高中學校受歡迎 嘉縣立永慶、竹崎高中國中部招生爆滿

新北改造福民公園 海龜遊戲場打造全齡療癒空間

科學人/3大海龜覓食熱點「這處」目擊率占全台77%!研究揭密定居模式

相關新聞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新北汐止長安國小魯凱族校長包志強 致力多元族群文化傳承

汐止區長安國小校長包志強,本身是原住民,一直以來致力推動多元族群文化的傳承,不但校長室裡利用原住民美學,將倒掉的樹用魯凱族、排灣族疊石板的概念裝飾,也擺放孩子的美學作品,還有在多元語言推廣上,則是有越南語、印尼語及8種原住民語系,讓長安國小小朋友更多的族群觀、文化觀跟國際觀。

性別平等與樂儀結合 北市學校樂儀旗舞觀摩表演活動登場

臺北市學校樂儀旗舞觀摩活動表演年度盛會於4月20日圓滿落幕。此次活動匯聚來自臺北市、新北市及新竹市共17所學校,透過精湛的樂儀旗表演,不僅展現學生的卓越技藝,讓藝術與教育交織出動人的樂章,也將性別平等

唱出布袋戲的磅礡大氣 雲林國小合唱團驚艷評審7月將登國際大賽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小合唱團日前以融入布袋戲文化的創意編曲驚豔評審,再度拿下全國雙特優,將於7月到韓國濟州島參加世界合唱大...

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服務台南師生喜愛 狩獵、射箭、樂舞有意思

台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圖資館藏豐富,近年透過文化走廊到校計畫,推出原住民族樂器、傳統服飾、狩獵體驗等常民生活文化課程...

影/不忍見海龜鼻插吸管 中山工商研發兩棲清道夫機器奪金

高雄中山工商3名國中生受「海龜吸管事件」啟發,關注海洋垃圾議題,合力研發一台兩棲清道夫機器,能漂浮在海面撈除垃圾,在沙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