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服務台南師生喜愛 狩獵、射箭、樂舞有意思

台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圖資館藏豐富,近年透過文化走廊到校計畫,推出原住民族樂器、傳統服飾、狩獵體驗等常民生活文化課程,將課本沒教的原民知識與文化內涵,今年上半年計畫一開放報名即秒殺。一個檳榔袋就有美美的情人故事,深受師生喜愛。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台南原住民籍中小學生近1660人,約占全市學生1.2%,都會區原住民文化保存不易,但透過本土語文教育和全民原教理念的推廣,逐步將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希望提升師生多元文化知能與文化平等省思,培養對不同族群的尊重與包容,營造族群友善多元共榮的校園環境。
關廟國中主任林嘉瑜說,活動當日學生們換上布農族傳統服飾,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原住民族祭典舞步,感受原住民族傳統祭儀的莊重與團結精神。過程中以舞會友,讓孩子能深入了解原住民族的傳統價值,並學習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
海佃國中組長盧建名分享,這次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活動特別結合射箭隊練習,展示現代弓與原住民族傳統弓的差異,讓學生習得原民狩獵文化與現代運動競技的異同之處,讓學生特別有感。
左鎮國中二年級學生吳瑀恆說,體驗活動當天配戴阿美族豐年祭特有的側背包情人袋,阿美語稱alofo,又稱檳榔袋,在豐年祭期間,透過舞蹈由女性將檳榔放入心儀男性的情人袋,對方則將情人袋回贈與女方配戴,作為雙方愛情的宣告與承諾。透過體驗課程的介紹和提問,認識許多原民文化內涵,相當有意思。
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每年提供6個梯次原住民族文化走廊到校服務,今年上半年活動規畫族服展示、樂舞體驗、狩獵文化介紹及射箭體驗,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與實作中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性與魅力。今年下半年也將再舉辦2個場次,新增編織與串珠課程,手把手教導學生製作傳統工藝品,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細緻美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