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永續規劃中心訪新加坡 分享基隆低碳成果
為進行深層學術研究合作夥伴關係之建立,並分享「基隆市低碳生態城市經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永續規劃與設計研究中心於20日至22日期間,由主任孫振義率團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兩姐妹校,並參訪「艾杰旭(AGC株式会社)」亞洲總部、「銀海傳媒集團(Silversea Media Group)」、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館以及「新加坡建設局學院(BCA Academy Campus)」等公司與綠建築案例。
此次政大永續規劃中心拜訪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城市學院(NUS Cities)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下所屬的一個跨學科實體。其成立宗旨在於成為一個開放、包容的教育、研究和諮詢服務協作平台,其核心團隊由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國際上其他大學和機構的教師、兼職專家和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組成。
在教學方面,城市學院(Cities)提供基於城市系統方法的跨學科課程,使用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的案例研究和研究;在研究方面則是專注於城市永續性以及以社會科學、系統與複雜性科學以及氣候科學為基礎的研究;在提供諮詢方面係根據不同的專業知識和研究,針對需要跨學科解決方案的城市系統挑戰提供策略建議。基此,城市學院(Cities)提供大學部、碩士學位及短期碩士學程的求學機會,足見世界著名大學針對「永續城市」的人才培育,不遺餘力。其非常歡迎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人才到NUS Cities學習、接受專業培養。
為推動低碳永續城市發展,透過工作坊、生態體驗、不同專業領域人員的對話,是促成低碳永續規劃重要的一環,邀請行政團隊、專業組織(例如基隆市建築師公會)、NGO(例如:基隆鳥會)共同參與,即是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非常重要的基礎。因此,透過此次新加坡參訪機會,政大永續規劃中心研究團隊也積極把與基隆市政府合作的「基隆市低碳永續規劃」的研究與執行成果(包括邀請市長謝國樑親自錄製的成果影片),與所拜訪交流的各單位分享。
新加坡管理大學城市研究所(SMU Urban Institute)的成立,係致力於推動跨學科研究議程,意圖利用新加坡管理大學作為位於新加坡市中心充滿活力的管理大學的策略定位,透過對亞洲城市的研究產生有意義的影響。訪問期間,政大永續規劃中心成員也參加了由新加坡管理大學城市研究所所舉辦的「亞洲永續城鎮化:驅動因素與後果研討會(Sustainable Urbanisation in Asia: Drivers and Consequences)」。
此研討會由新加坡管理大學城市研究所與「亞洲房地產倡議(Asia Real Estate Initiative)」、「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研究中心(MIT Center for Real Estate)」和「香港大學城市系統研究所(HKU-Urban Systems Institute)」合辦,透過此研討會的課題探討,也構成政治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兩姐妹校最實質的學術交流,並且開創將來兩校研究合作契機。
此外,為進行跨國永續規劃與設計技術、案例探討與取經,參訪團特別安排參訪「艾杰旭(AGC株式会社)」亞洲總部、「銀海傳媒集團(Silversea Media Group)」、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館以及新加坡建設局學院(BCA Academy Campus)等公司與綠建築案例。訪問過程,研究中心成員見證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的系館綠建築、節能、低碳改造成果。透過SDE1&3教學中心的正式落成,新加坡國立大學向大眾展示了實現建築超低碳目標、提高淨零能耗適應性和再利用的有效策略。透過優化建築的運作性能,以支持城市的永續發展,同時也展現了卓越設計與永續發展領導力的強大融合的重要性。
在各案例參訪過程中,激發了對於「建築整合太陽能 BIPV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未來的執行成效的探討、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在永續與低碳規劃領域的運用潛力,以及透過實際案例考察,瞭解新加坡淨零建築的改造與新建示範案例。
政大永續規劃中心主任孫振義表示,此次新加坡參訪行程,完全契合中心成立的核心宗旨,推動國土、城市規劃與綠色建築設計的永續發展對台灣而言至關緊要,透過跨領域的合作,為國土、城市的發展創造更環保、更健康、更宜居的空間,促進國土、城市的永續發展,提升全民生活品質,這些目標更是新加坡等諸多先進國家發展的方向。因此,研究團隊特別選擇有兩間重要姐妹校的新加坡進行訪問交流,期待就此推展雙邊互訪機制,就此開啟政治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間更研究深層、更實質的研究合作契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