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賣太慘 銀行審案拉高金流標準嚴防爛尾樓

由於買方觀望,加上市況不佳,使得建商預售屋銷售情況近來更慘,大型行庫高層描述最新的慘況指出,建商不但普遍指出預售屋能賣到5成已經很難得,更有多個建案的銷售量連4成都不到,使銀行憂心接下來會否出現更多「爛尾樓」,因此已陸續拉高審查土建融授信案的金流標準,對此行庫高層不諱言,沒有一定財資力的建商接下來恐更難向銀行取得資金。
此外據了解,很多因為銀行貸款變數而使交屋產生障礙的購屋者,很多已靠開立「支票」給建商來應變。知情的金融圈人士指出,現在建商已願意接受這些購屋者所開立的「支票」,等同為「應收帳款」,來作為其發行無擔保公司債取得資金的「附加擔保品」;銀行主管指出,這些無擔保公司債原本不需要擔保品,現在不少上市櫃建商則把這類預售屋買方所開立的支票,作為對外發債時的附帶擔保品,來對外籌措更多資金。
據指出,銀行在審查時,最新密切關注三大指標,包括:1、盤點建商目前所有的建案數量,包括每個建案推出的時間點,以及不同的建案接力推出時在資金面能否「無縫接軌」;二是盤點建商對於銷量的預估金額;三是盤點建商對簽約金、頭期款的收取金額是否太低。
尤其是對簽約金和頭期款的收取標準,大型行庫高層分析,預售屋的銷量和銷售方式,直接決定建商「自有資金」的多寡,但現在建商為了促銷買氣,因此直接把簽約金或頭期款占總款項的比率壓低,以前頭期款、簽約金的金額,至少要達總價至少1成以上,但現在甚至最低的已有聽說壓到5%,而且中間不用再付工程款,亦即,其他的自備款等到最後要交屋時再繳。
在銀行看來,把消費者一開始要交的頭期款,金額降到這種程度,也會使得建商的自有資金更加不足,並讓銀行更擔心這種財資力不足產生更多「爛尾樓」情況發生,因此不但要求建商具體交待上述三大指標的情況,而且要求建商必須說明,一旦銷量不如預期時,應變方案如何?從哪些地方還可籌措財源。
大型行庫高層舉例,倘若預估預售屋銷量占5成,這時買屋者的頭期款若先出購屋總價的10%,則大約建商可先拿到該建案總金額的5%資金,但倘若買屋者僅先出購屋總價的5%,那麼建商可拿到的資金就比原先砍了一半,亦即僅0.25%,對其自有資金影響的程度由此可見,所以使行庫更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