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三強滿手單 營運喊衝
國內三大造船廠受惠於在手訂單豐沛,今年營運可望有不錯的表現。龍德造船(6753)和中信造船有望進一步提升營收及獲利成績;台船方面,今年虧損則可大幅收斂,2026年有機會轉虧為盈。
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去年在國艦國造訂單加持下,隨著在手軍艦等訂單工程推進挹注獲利;龍德造船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為5.64億元,相較前一年同期的3.35億元大增68.4%,每股純益5.21元。
中信造船去年全年營收達48.3億元,相較前一年的43.1億元成長12.1%。2024年上半年稅後純益0.19億元,年增9.5%,每股純益為0.23元。
台船方面,因近年承造單艘或首艘艦艇較多,如新型救難艦、潛艦國造原型艦(IDS)和環海翡翠輪(MIV)等,不同於傳統系列商船,其建造複雜度高且缺乏學習曲線效應,以致影響營運。去年前三季稅後淨損12.61億元,每股純損1元。
展望今年,龍德造船和中信造船的軍艦訂單將持續發酵。依龍德造船主要軍艦訂單來看,在手的五艘沱江軍艦訂單,截至去年底為止,工程執行率為25%,預計今年、明年將完成75%,2026年底全數交付。
據了解,龍德造船繼建造首批沱江級軍艦後,2022年以30億元標價拿下海軍第二批三艘沱江級艦艦體建造案後;2023年又拿下國防部編列的90億元第二階段五艘沱江級軍艦船體建造案。
中信造船除繼續建造後續海巡艦艇可穩定貢獻營收外,2022年5月及2023年4月接獲國防部二艘輕型巡防艦90.5億元,以及台灣港務港勤公司的三艘拖船10億元訂單,在產能增加下,將可進一步提升營收及營運績效。
台船今年營運也有望大幅好轉,台船指出,去年8月先後接到中航及萬海(含選擇權)合計20艘商船訂單,金額高達755億元,因此有機會自2026年轉虧為盈。
依據台船規劃,中航二艘21萬噸的散裝船訂單將於今年4月開工,並將與萬海簽訂新建8,000TEU(20呎貨櫃)甲醇雙燃料貨櫃輪12艘,以及選擇權四艘意向書,預計明年第2季開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