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稅爭議 新北財政局:主動逐一比對、溢繳稅款退稅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在議會專案報告房屋稅議題。記者葉德正/攝影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在議會專案報告房屋稅議題。記者葉德正/攝影

房屋稅2.0新制今年開徵,全台傳出不少民眾自住房屋被錯列為「非自住」,導致房屋稅暴漲,引發民怨。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天在議會專案報告,除持續協助民眾辦理申報重新開立自住房屋稅單,因新舊制轉換被列為非自住者,財政局將主動釐清,已繳納案件溢繳稅款也會主動退稅。

陳榮貴今天議會專案報告指出,房屋稅2.0新制上路,目前來洽詢案件中最多是「舊制為自住房屋」未在今年3月24日以前設立戶籍,其次是「舊制為非自住房屋」及「113 年7月1日以後新取得之房屋」未於今年3月24日以前設立戶籍或未申報,還有「出租房屋未於今年3月24日以前申報」。

其中因財政部系統勾稽問題,導致已設立戶籍的自住房屋被歸類為非自住房屋,影響約1000件,稅捐處將重新核定稅單,並展延繳納期限,已繳納者也會主動退稅。

新北市議員卓冠廷指出,為何北市有5萬多件錯誤稅單,為何新北卻只有1000多件?陳榮貴強調,新北市是直接使用財政部系統,台北市是將資料下載到他們的系統,產生BUG,才會有數字上差異。

陳榮貴說,民眾反映同一社區內有自住房屋及領有單獨權狀停車位,卻因停車位被列為非自住房屋,目前統計約影響9000多件,目前補申報2000多件,經地方反映財政部,財政部已函示適用自住稅率,剩下6000多件尚未申報者,稅捐機關將持續宣導民眾補申報。

陳榮貴也說,新制房屋稅認定自住必須以設籍為依據,過去舊制按自住卻尚未設籍者原有23.5萬戶,經過市府輔導已設籍7.05 萬戶,剩餘16.45萬戶尚未涉及部分,近期也輔導2萬戶完成,剩餘戶數尚未申報,到底有沒有符合自住資格,稅捐機關將持續宣導。

市議員顏蔚慈說,以獨立車位來說,影響案件與申報案件差距6000非常大,代表市府相關宣導不足,應該積極主動進入社區。

市議員黃淑君則認為,房屋稅從去年就已經準備上路,稅捐機關應該早早就該和民政系統合作,報稅時間延長至六月,但也只剩2個多禮拜,應該要加緊腳步。

市議員陳家琪也說,近期民眾擠爆戶政事務所要遷戶籍,避免被課非自助稅率,她認為在戶政機關就應該主動詢問民眾是否申請自住稅率,主動通報稅務機關,才能更加便民。

市議員戴瑋姍則說,按照市府數字,當初她說新北可能有8萬多件錯誤還少算,實際可能10幾萬件,要求陳榮貴為了財政局用新聞稿抹黑他道歉;陳榮貴強調,雙北情況完全不同,澄清的內容是事實,不過他對於新聞稿用詞,願向議員道歉。

民進黨團總召廖宜琨強調,雙方對數字解讀各有不同,但可直接跟議員溝通,不該用新聞稿再提餵藥案攻擊議員。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在議會專案報告房屋稅議題。記者葉德正/攝影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在議會專案報告房屋稅議題。記者葉德正/攝影

房屋 議員

延伸閱讀

世壯運限定! 探索新北 加碼「四大亮點旅遊優惠」免費體驗

妹子年薪55萬繳稅5千元喊「合理嗎?」 高收網友曝驚人金額:這才叫沉重

房屋稅稅單怎麼比去年貴?四大常見繳稅疑惑一次解答

房屋稅2.0戰火燒入新北議會 綠黨團要財政局長道歉

相關新聞

快看稅單!獨立車位遭課非自住房屋稅 新北有9千件

房屋稅2.0新制今年開徵,全台傳出不少民眾自住房屋被錯列為「非自住」,導致房屋稅暴漲。新北財政局昨說,有民眾因有單獨權狀...

報稅不踩雷!四大常見錯誤、補救辦法 看這篇幫你搞懂

因應美國對台「對等關稅」措施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財政部將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自原本5月底展延至6月30日止。...

房屋稅爭議 新北財政局:主動逐一比對、溢繳稅款退稅

房屋稅2.0新制今年開徵,全台傳出不少民眾自住房屋被錯列為「非自住」,導致房屋稅暴漲,引發民怨。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今天...

賣地送小孩千萬現金...想省贈與稅!專家:少做1事恐「加3倍奉還」

父母直接送房,因需過戶,一定得申報贈與稅,如果送現金,則超過免稅額才需申報,因此不少人先賣掉房子,再給小孩現金,即使超過...

婚姻狀況變動 報稅大不同

正逢5月報稅季,民眾婚姻狀況若有變動,常會誤解綜合所得稅申報方式,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提醒,今年報稅申報的是去年所得,納稅人...

企業租車抵稅 五情況不適用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企業若購買自用小客車(九人座以下、非用於銷售或勞務),不得扣抵進項稅額;即使以租賃方式取得,若實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