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不踩雷!四大常見錯誤、補救辦法 看這篇幫你搞懂

因應美國對台「對等關稅」措施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衝擊,財政部將今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自原本5月底展延至6月30日止。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民眾可把握展延期間,並整理出報稅過程中最常見的四大誤區,避免因填報不實而遭補稅甚至挨罰。
首先,免稅額搞錯,常見「認親」誤區,國稅局說明,每人免稅額為9.7萬元,年滿70歲的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免稅額則提高為14.55萬元;不過若申報的是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叔伯舅等旁系親屬,就不能適用提高後的金額,仍以9.7萬元計算。
國稅局提醒,也有人誤將年滿18歲、未在學或待業的子女列為受扶養親屬,但只要具謀生能力,就不符扶養條件。
第二,所得申報錯誤,憑單別亂改,國稅局指出,報稅人常在申報時誤刪或更改系統自動帶入的所得資料,如對資料有疑問,應洽發單單位確認,也有人漏報房租收入、私人借貸利息、海外所得、大陸地區基金或股票獲利等隱性收入來源,這些都屬應報項目。
第三,扣除額申報不當,最常誤報捐款、保險與醫療費,國稅局解釋,捐贈扣除額不能包括點光明燈、安太歲等對價性質支出;保險費扣除額限於直系親屬,且人身保險須同為一個申報戶;醫療費不得列報醫美、坐月子中心、看護費及住院餐費,且已獲保險理賠的部分須扣除後申報;購屋借款利息不能列報消費貸或修繕貸,亦須設籍在該房且不能出租或營業使用;教育學費特別扣除僅限本人子女,不能申報兄弟姊妹的學費支出。
第四種則是最冤枉的,以為申報成功,其實根本沒完成,國稅局指出,使用手機或線上版報稅系統者,僅產出稅額估算表並不代表完成申報,務必完成資料上傳並確認顯示「申報完成」或「上傳申報成功」,才算報稅成功,記得列印或下載留存收執聯。
國稅局強調,若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並無異議,仍須完成繳稅或回復確認才算完成申報,千萬別以為不處理也沒關係。
若民眾發現自己誤踩上面四大雷區,國稅局提醒,若在申報期間發現錯誤,網路申報者可直接上傳更正後資料,紙本或二維條碼申報者則須重填並寄回稽徵機關;若已逾期,則不論採哪種方式,皆需以書面向戶籍所在地稅局辦理更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