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保溫杯只用清水沖…他狂拉肚子看遍中西醫 一照大腸鏡「冒多顆瘜肉」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1/realtime/3147832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冬季冷颼颼,不少人會隨身攜帶保溫杯盛裝熱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即使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
一名網友在Dcard表示,近一年來多用保溫杯盛裝茶類飲料,經常放著過夜直到隔天才用水沖洗。後來他因腹瀉去中西醫掛號看診並拿藥,卻總是痊癒沒幾天又故態復萌,經大腸鏡檢查得知,腸子由於長期發炎長出多顆瘜肉,到頭來才發現是自身的不潔習慣,導致之前不斷花錢就醫,所幸經手術去除病灶,恢復健康。
顏宗海提醒,不常清洗保溫杯,或僅沖清水就重複使用,瓶中容易因瓶口與人體口腔直接接觸,或以吸管間接接觸,及受環境中的致病原附著,形成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腸炎弧菌等病菌組成的生物薄膜,若再用來盛裝其他飲料,就容易引發近似食物中毒的腸胃炎、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
「無論保溫杯中所盛裝的溶液為何,都應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晾乾或放入烘碗機烘乾後再使用。」顏宗海建議,若是可拆式保溫杯,除了要將零件一一拆下來用洗碗精、軟性的棉質器具清洗完晾乾,在過程中也勿用鋼絲球,否則會使瓶身產生刮痕導致生鏽,而殘留在瓶內的金屬碎屑,被人體喝下肚後也會增加健康風險,但經反覆使用後才出現的生鏽或刮痕,則代表需要汰舊換新。
另外,保溫杯是由不同金屬組成的不鏽鋼材質,杯蓋內則為5號塑膠聚丙烯(PP),可承受達100度以上高溫,許多民眾會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牛奶或茶水。顏宗海說,保溫杯只有減緩熱飲降溫的功能,盛裝完熱飲後,盡量在1至2小時內喝完,避免熱飲隨著時間推移降至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帶」,即為許多細菌皆能生長、繁殖的環境,以免發生意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