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他天天吃白飯搭「1味」罹腎病第3期 醫警告:致癌物也在裡頭
![滷味示意圖。圖/Ingimage 滷味示意圖。圖/Ingimage](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2/11/0/31474923.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滷味是國人喜愛的小吃,其中滷汁的配方更是滷味美味的關鍵。營養專家劉博仁醫師表示,他有一名病患,幾乎天天將滷味的滷汁拌飯吃,結果罹患慢性腎病第三期。他提醒大家「滷味美味但滷汁不宜攝取太多」,因為傳統滷汁常含高鈉、高油脂、高糖,反覆加熱也會產生有害物質,對健康是有風險的。
劉博仁醫師在臉書粉專指出,他有一位患者幾乎天天將滷味的滷汁拌飯吃,結果罹患慢性腎病第三期,他提醒這種飲食習慣對健康是有風險的。
第一、高鈉含量:滷味的滷汁常含高鈉,滷汁在熬煮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醬油、鹽、味精或高湯粉,導致鈉含量過高,長期攝取恐增加高血壓、腎臟負擔與水腫風險。
第二、高油脂與油質氧化:滷汁在烹煮過程中,可能加入動物油或長時間重複加熱使用,導致油脂氧化,增加人體發炎反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三、過量糖分:傳統滷汁常加入冰糖、紅糖等一起烹煮,使其糖含量過高,容易影響人體血糖穩定度,增加胰島素阻抗風險,尤其慢性腎病、糖尿病或肥胖者應更加注意。
第四、反覆加熱產生有害物:滷汁長時間熬煮,可能產生異環胺(HCA)等致癌物質,特別是含肉類蛋白質的滷汁。
第五、添加物與食品安全問題:市面上有些業者為增添食物風味,可能使用人工香精、防腐劑等添加物,而滷汁長時間存放,也可能導致細菌孳生或亞硝酸鹽升高,增加健康風險。
至於怎樣才能吃得健康?劉博仁指出,民眾可選擇低鈉、少糖的滷汁,或者在烹煮時使用枸杞、黃耆等中藥材提升風味。食用過程中,盡量選擇蔬菜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滷筍乾、海帶,幫助平衡油脂與鈉攝取,避免選擇加工品與內臟類,如貢丸、百頁豆腐等。比起外食,在家自製健康滷汁,可用低鈉醬油、香菇、昆布等取代過多的鹽與糖,降低身體負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