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再轟鮑爾 Fed獨立性遭疑 美股道指崩近千點 那指跌逾2.5%

憂鬱自傷 躍居兒心科就診之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兩項大型兒少心理健康調查和研究,憂鬱、自傷急速增加,網路不當行為是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重要關鍵。記者廖靜清/攝影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兩項大型兒少心理健康調查和研究,憂鬱、自傷急速增加,網路不當行為是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重要關鍵。記者廖靜清/攝影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兒少心理健康調查,近三年,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位居兒童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第一名。此外,確診為憂鬱症的孩子屬於自殺高風險族群,從國小起就有自殺或自傷等意念,需要家長、專家關注。

該項研究係針對上百名兒童身心科醫師進行調查,研究顯示,近年來,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等先天性因素較高的情緒障礙困擾的兒少,至身心科就診的人數變動不大,反觀與環境互動、環境誘發有關的憂鬱症、焦慮症,已成為兒心科患者主要就診原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健禾表示,臨床研究證實,百分之三十五的心理疾病於個案十四歲前就逐漸發展,若孩子情緒問題未能獲得改善,將會影響日後人格特質。青少年發育快速,又面臨求學、人際社交等壓力,如果缺乏團體支持與陪伴,容易產生無助感或憂鬱傾向。

「孩子抱怨身體不舒服、不想上學時,這正是兒少身心困擾的警訊」,林健禾說,情緒障礙也容易引發憂鬱症、過動症等,不少個案在心情很糟,又找不到解決方法時,常透過自殘來蓋過委屈或憤怒。若孩子總是放下袖子或經常穿著長袖衣物,可能欲掩飾手臂上的自傷疤痕,家長務必提高警覺。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深入研究「中小學網路行為與自傷風險關係」,結果顯示,過去十多年來,國內青少年自傷與自殺企圖行為逐年增加,原因與網路普及有關,而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網路遊戲成癮為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關鍵。

上述網路不當行為與自傷風險有高度關聯性,其中又以「自己八卦及謠言被張貼至社群平台」,最易讓青少年產生明顯憂鬱情緒,而網路霸凌加害行為則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自尊。

進一步分析各類不當行為發現,「網路霸凌被害」對孩子的自傷風險影響最大,自傷風險分數增加六點四五分。網路霸凌加害,則增加五點八三分,其他如性相關訊息外傳、網路遊戲成癮等,則增加四到五分。至於性相關訊息遭外傳,增加四點三分自傷風險,而網路遊戲成癮則增加三點三分風險。

林煜軒強調,網路社群媒體易使青少年沉迷於同溫層,若本身已有憂鬱傾向,或正面臨生活困難、求學壓力,持續觀看網路負面內容,恐讓孩子陷入更深的憂鬱情緒。

大部分家長所關注的孩子上網時數,反倒相對風險較低,每增加一小時,僅增○點一四分自傷風險。林煜軒提醒,家長不要斤斤計較孩子上網時間長短,而是多關心孩子上網行為,留意「性」相關文字、圖片、影音。

兒童身心科主要就醫問題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兒童身心科主要就醫問題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憂鬱症 網路霸凌 風險

延伸閱讀

研究:青少年不當網路行包藏霸凌 增自傷風險

青少年憂鬱、自傷急增 醫:「不想上學」是憂鬱症徵兆

兒少精神求診增加 醫:應了解霸凌成因

收容所黃狗被退貨3次精神崩潰 見人就怕「緊咬破碗才有安全感」志工淚崩

相關新聞

憂鬱自傷 躍居兒心科就診之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兒少心理健康調查,近三年,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位居兒童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第一名。...

今熱如盛夏 吳德榮:將創今年最高溫、明午後轉雨降溫

今晨金馬及新竹有濃霧;中央氣象署發布濃霧特報,金門、馬祖及清晨中部以北地區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新竹、金門及馬祖已...

等80年李再鈐史博館辦個展 憶「紅星事件」其實是粽子

97歲的李再鈐,從60歲開始,每天清晨4點都會驅車到海邊散步撿貝殼、等著看太陽從雲層中跳出的那一刻。「我就是在等這一刻,...

今天爆熱大台北飆36度高溫 明起變天雷雨炸全台陡降溫

中央氣象署發布濃霧特報,金門、馬祖及清晨中部以北地區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新竹、金門及馬祖已出現能見度不足200公...

防藥品短缺 食藥署、健保署縮短審查時間

美國下一階段關稅政策恐提高藥品稅率,衝擊全球藥品供應,食藥署、健保署昨天啟動藥品短缺機制,以穩定供應鏈。另縮短新藥標準查...

兒少身心風暴 專輔超載接不住

新世代青少年面臨多重的心理困境,即使「學生輔導法」上路十年,仍接不住霸凌、自殺、暴力事件等複雜個案。專家呼籲,政府應更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