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養生!綠豆薏仁退火、菊花枸杞茶涼補 中醫師說這一物少放

夏季養生有撇步,彰化縣二林基督教醫院今指導中高齡民眾,可食用綠豆、薏仁等清涼退火的食物,記得少放糖以免吃太甜易「濕熱」,若不想食補,就要忌口盡量少吃甚至不吃油炸、辛辣,別讓身體上火,夏季更怕熱。
二基今舉辦「夏至養生趣.中醫夏季進補學問大」健康講座活動,推廣清補理念與冬病夏治的概念,行政主管洪麗雯指出,透過節氣結合醫療讓中醫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民眾在炎炎夏日中也能安然養生。
中醫師醫師李家甄表示,大暑進入一年最熱時節,人體易感暑邪而出現倦怠、心煩、口乾等陽熱症狀,這時養生原則以清補為主,注重調理脾肺功能、祛濕養陰,平日可喝香梅飲、孅勻茶等茶飲生津止渴,食用綠豆、薏仁、蓮子、白木耳,煮甜湯時盡量少糖,避免甜度高易使身體濕熱。
李家甄說,夏季盡量不食用人蔘茶湯,可改喝決明子、菊花、枸杞煮的茶飲,具平補、涼補食療效果,蔬食方面食用絲瓜、苦瓜,水果類食用西瓜,都有助清熱解毒、養陰潤肺;南彰化很多中壯老年民眾仍在務農,戶外工作記得補充水分,溫開水裡放點鹽以免電解質流失造成身體不適。
李家甄建議,夏季也是中醫經典療法「三伏貼」重要季節,在特定穴位例如風門、肺俞、腎俞等處敷貼溫性藥膏,有助驅除體內寒氣、調整體質,適用哮喘、鼻炎、慢性咳嗽等「冬病夏治」對象,蚌建議成人貼敷4至6小時、兒童34小時,並連貼3周施貼效果最佳。
社區發展中心主任陳秀娥除了宣導「愛肺護肺」,介紹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為中醫養生講座暖場,也說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先前講清楚、說明白的重要性,幫自己獲得善終保障與醫病自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