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障謀職 就服員:看見個案就有力量

身障就服員分為庇護、支持性就業服務員,前者在庇護工場協助庇護員工完成任務,培養到足夠能力再轉銜至一般職場,後者則負責開發一般職場的工作機會、協助障礙者求職。但障礙者常因不適應等原因,多次進出職場,就服員又得重頭來過,過程來來回回,勞心又勞力。
服務精神障礙者的北市康復之友協會支持性就服員李岱羽說,除了上人力銀行網站搜尋職缺、打電話過去自薦,自己連走進便利商店、到餐廳吃飯,隨時隨地「海巡」工作。
但她仍一天到晚吃閉門羹。李岱羽說,當她跟雇主表明想推介身心障礙者應徵,對方只要聽到障礙兩個字馬上一口回絕,也曾遇到雇主不客氣地問她,推介的個案會不會拿刀殺人?毫不遮掩顯露偏見。
被質疑的場合,伊甸基金會台南身障職業重建中心主任李俊彣也遇過。他說,每當有障礙者負面新聞登上媒體時,那段時間就會特別難推介就業,曾推介一名精障個案面試大賣場保全,保全公司已允諾聘用,大賣場主管卻突然殺出來,當面指責障礙者出來危害社會,李俊彣當下先請個案離開,強硬回應該名主管。
就算成功讓障礙者進到職場了,就服員也要進場陪同個案,直到穩定就業三個月,後續個案有狀況,雇主仍會打來求助。李岱羽就曾有個案在公司情緒暴衝、揮舞剪刀,連忙趕到現場安撫,也有過個案跌坐在地爆哭、撞玻璃門,最後不得已報警處理。
李岱羽說,身障就服員折損率高,更多是因為付出許多情緒勞動;李俊彣則說,就服員工作很挑戰人對環境轉換的適應力,可能早上在資源回收廠陪A個案,下午又要出現在百貨公司服務B個案,要隨時融入不同職場情境跟作業形式,有很大的不確性跟彈性,必須見招拆招。
李俊彣說,沒有天生就友善的雇主,都是透過身障就服員慢慢遊說,培養出讓雇主願意嘗試雇用障礙者的機會。李岱羽說,個案可能時常進出職場,但這些都是過程,重要的是個案有沒有獲得經驗,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就會在個案身上看到力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