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中政策的三個誤判
川普這類政治人物的特質,用四個字形容最為貼切:外強中乾。看似強悍,實則虛浮。他那一套「嗆聲治國」、「發文外交」的把戲,在國內尚可鼓動群眾,在國際上卻頻頻踢到鐵板。當年對金正恩咬牙切齒地喊打喊殺,最終卻急忙赴板門店與其並肩而坐,一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樣子,讓人一眼看穿他的底氣不足。
這種領導風格說穿了就是欺善怕惡;面對弱小動輒咆哮,碰到真正敢撂狠話、敢亮底牌的對手,立刻收斂鋒芒。
這種矛盾而缺乏戰略深度的作風,不只讓盟友錯愕,也讓對手樂見其成。在他任內,美國的國際信譽明顯受損,不再是那個話語一出、全球附和的霸權。
針對目前川普對中政策的破功,從三個角度或可以清楚看出中國的戰略耐力與川普的誤判:
一、中美貿易不是中國的命脈:美國自以為是中國的「經濟要害」,但實際上,中美貿易只占中國對外貿易的約十六%,中國雖會受傷,卻遠未致命。況且許多產業關鍵供應鏈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像稀土、電池材料、精密製造等,美國反而處處受制。川普動不動揚言加關稅,實質上只是「自斷後路」,苦的是美國自家企業與消費者。
二、內需市場是中國的強心針:與其對外求生,中國更懂得向內求穩;龐大的內需市場與逐步升級的消費結構,正逐漸築起一道穩定緩衝牆。中國政府的「韌性治理」在這裡發揮作用,能讓它在風暴中站得更穩,進退自如。
三、川普的「四面樹敵」反讓對手聯合:他一邊挑釁中國,一邊對歐盟、加拿大、日本、韓國全方位施壓,本意是打散各自為戰,結果卻逼出潛在的合作空間。中國加快與歐亞各國建構多邊經貿合作,甚至在RCEP、BRICS等平台上穩紮穩打,反而將川普原本要「孤立中國」的企圖變成「孤立美國」的現實。
在當今這個多元的世界,誠信與穩定性才是一個大國真正的戰略資產;川普的治國邏輯偏偏反其道而行,不僅自毀國際信任,更使美國在全球博弈中失去戰略定力。當中國逐漸塑造出「敢戰能和」的國際形象,而美國卻陷於內部撕裂、對外飄搖的泥淖時,誰在上升、誰在下墜?不言而喻。
總結來看,川普式的政治戲劇效果,終究無法長久維繫一個帝國的榮光。中國靠著戰略縱深與制度調節,在風高浪急中穩住船身;而美國若繼續走在一條由民粹與衝動主導的道路上,那麼它的全球領導地位不是被挑戰,而是被自我消磨殆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