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0歲「氣象主播」李富城傳白血球飆2萬!醫分析可能3原因

NBA/76歲傳奇教頭!馬刺波總驚傳在餐廳暈倒送醫 現況曝

黃仁勳1舉動「震驚川普」 謝金河指對台灣這產業恐是惡耗

國際公益與美國利益優先的轉折

川普2.0在「使美國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口號下,不斷往外交孤立與經濟保護的方面推出自認對美國有利的措施,不免令世人憶起在國際事務(外交)之處理上,被奉為金科玉律的一段名言:「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外交講的是本國的實際利益」這句話,不啻粉碎了理想主義者所懷國際政治應講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夢想。不過,此話若為真,那又怎麼解釋美國過去長期從事「國際公益」的事實呢?

在二戰之後,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強權,肩負起領導者角色,制定全球政經體系及其運作規則,並維護此體系之順利運行,而且還慷慨地擔負了提供這些「國際公共財」的高比例費用。雖然仍有不少人士(尤其是站在與美國敵對一方者),明指美國在從事這些國際公益活動的背後,仍是在謀求本身的利益,但多數人士則讚揚美國,認為美國是在善盡全球守護者的職責。

直到近期川普1.0與2.0展現出諸多只顧美國自身利益的行動,所有世人宛如遭到當頭棒喝,被醍醐灌頂般瞬間醒悟,原來每個國家處理國際事務,終究還是在追求自身國家的利益。

平實而論,美國前期重視公益與近期追求自利的做法,雖然看似差異極大,但都不失謀求美國利益之本質;只是主客觀條件已有重大轉變,美國對所追求利益之內涵以及做法,必須有所調整而已。

經濟學認定每個行為者(消費者、生產者、政府決策者與國家皆適用)都想以最小成本追求利益的最大。而所謂利益,除了屬自身的利益,也就是「利己」之外,還包括「利他」予自己帶來在形象、社會或國際地位等精神層面的滿足。只是「利他」的優先性通常被置於「利己」之下,故多在行有餘力後為之。美國在二戰後六十多年期間,國力強盛,樂於以負擔得起的成本積極從事國際公益,除了營造利己的結果,同時也博得全球領導者與守護者的美名。以成本/效益之角度言,此謂之本益比低,故美國「歡喜做,甘願受」。

不過,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經濟實力式微,國際公益之成本漸成難以負荷之重擔;美國遂一方面將國際組織的運作經費逐漸移轉由各成員國分攤,另一方面川普反覆強調「不應讓他國占美國的便宜」,以及「貿易順差國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故要求盟國擴增國防預算,或對美支付保護費,並以關稅制裁等措施要脅各國對美國讓利。然而前者使美國對一些國際組織失掉掌控力,決策未必符合美國的利益,川普遂基於對美國不具實益,而掣肘、甚至退出這些組織。

這些變化顯示:美國從事國際公益之成本相對於其已式微的經濟實力而言,是上升了,而實質效益則下滑。基於成本/效益之計較,美國轉以對美國須有實質利益之原則參與國際事務,應不難理解。換言之,這種轉變還是在「以最小的成本,追求美國最大的利益」;只是利益中的「利他」成分,已被完全置之腦後了。至於川普所推出的諸多措施,是否真的會有利於美國,值得存疑之處甚多,世人且拭目以待!

公益活動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衝擊!彭博估Switch 2、PS5恐大漲3成 這產業受創最重

美國關稅戰震撼全球 川普再發文嗨喊「做得非常好」:進展迅速

習近平反制川普關稅戰 德國呼籲美中協商

誰先拿起話筒?習近平槓川普125%關稅 陸方曾屬意他當中間人

相關新聞

賴脫中入北 恐落雙殺困境

川普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後又宣稱因超過七十五國與美方聯絡談判且未採報復行動,高額關稅措施暫停實施九十天,包括台灣、日本...

美予取予求 先談判又怎樣

美國總統川普一度宣布對台灣祭出高達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頓時讓台灣產業界陷入極大的震撼與焦慮。總統賴清德提出了以「零關稅...

國際公益與美國利益優先的轉折

川普2.0在「使美國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口號下,不斷往外交孤立與經濟保護的方面推出自認對美國有利的措施,不免令...

拿關稅削減入超 川普比土匪厲害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一連串的關稅政策,震驚了全世界。其背後推手總統貿易與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最近發表專文,說明川普採取對等...

廢塑膠回收的隱憂與警示

近日環境管理署會同桃園地檢署,揭露了一起不法業者將廢塑膠混合物偽裝出口至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掩埋案件,牟取暴利約達四億元。據...

別讓赤崁樓贔屭御碑再日曬雨淋

昨天四月十八日是教科文組織制定的世界遺產日,目的在促進人們了解人類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脆弱性,以及保護這些古蹟所應有的努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