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賴政府:氣候變遷近況及因應之道
近日報載,賴總統聲明二○五○年「淨零」。但民進黨執政期間,已不知有多少次的言而無信。為防民進黨政府減緩氣候變遷的績效虎頭蛇尾,是故特就氣候變遷議題提出些呼籲。
氣候變遷直接影響全球人口的生計,導致生物多樣性衰退及氣候更劇烈變化;諸如氣溫升高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在節節升高,並早已超過被凍死的人數,氣溫上升直接導致乾旱。根據二○二四年「科學」期刊的報導,世上有超過四十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許多地下水都已遭受化學肥料、農藥及糞便的汙染;乾旱又易引發日益增加的森林大火,更加速農作物生產力的衰退,以致無法趕上人口年年增加的糧食需求。
二○一五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通過的「巴黎協定」,示警全球務必通力合作,勿讓氣溫比工業革命時期升高超過攝氏一點五度;然而二○二四年「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探測的氣溫,卻已超過攝氏一點六度。溫度升高會引發更強的風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故,如暴雨、雷暴及熱帶氣旋;海洋也隨之暖化,對生物構成威脅,且較溫暖的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較慢,於是加速大氣增溫。
當氣溫上升突破攝氏一點五度時,乾旱期導致全球野火面積增加四成一;主要糧食如小麥、稻米、玉米和大豆的產量均會下降。以小麥為例,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就會減產四二○○萬噸。世界人口逐年增加,至二○五○年,糧食的需求量必須較今增加五成九至九成八始能滿足需求,否則到時飢餓人口將超過十億人,營養不良的也會高達廿億人。
蔡英文執政時的環保署長李應元,曾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承諾,於二○二○及二○三○年達成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比,依序分別各減少三成與五成。但於二○二三年二月公布施行的「氣候變遷應用法」中,卻將二○三○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標準減量為三成;行政院於二○二二年底公布之二○三○年「國家制定貢獻目標」為二成四左右,均低於民進黨當初承諾的五成。
能源是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根源,而農業的排放量自一九九○年至二○二○年的量皆係百分之二左右。為促使二○五○年能達到淨零目標,首先,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必須面對事實,重新調整能源發展策略,為振興社會經濟及國家工商產業並兼顧民生需求。其次,至少在農業領域應依照歷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結論,實施有機農業及植樹造林。城市農業對環境綠美化及溫室氣體排放也具有相當貢獻,如綠建築,在街道、空地、校園、屋頂種植花木蔬果,美化城市亦可降低空氣汙染、高溫及噪音,並將有機廢棄物資源化。
二○二二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 「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倡議「大學校園淨零計畫」,藉由大學的帶領及示範功能影響社區甚至全社會。總之,減緩氣候變遷是眾人之事,所謂「眾志成城」,正好適用於解決氣候變遷的挑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