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變政治恐嚇 當教師淪為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

媒體報導一名北市代課教師疑因身心壓力沉重,最終選擇自我了結,震撼社會。我們在哀悼之餘,也不禁要問:是誰,讓許多教師飽受身心壓力?是誰,把教學現場變成政治審判場?答案令人髮指:教育部、地方主管機關與校事會議,正聯手將校園推入一場無形的「白色恐怖」。
自民國一一三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實施後,只要有一紙投訴—無論是誤解、扭曲、抹黑,教師即刻被送進調查程序,如同犯人一般接受類司法「偵訊」。調查流程不看輕重、不問真偽、不查背景,一律送進「校事會議」這部巨大處理機器。凡人皆知:調查啟動即是汙名開始,清白者也將被折磨得遍體鱗傷。這名代課教師即使未經歷過此等制度折磨,相信也一定有所聽聞及知曉此教師不能承受之重。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於二○二三年十一月即曾指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的執行模式引發嚴重關切,並批評學校面對投訴時,往往未經初步查證即啟動正式調查程序,而「高達六成最終查無實證」,顯示制度傾向懷疑與懲處,反而侵害教師的專業自主與基本權益。但調查對教師造成的心靈與名譽摧殘,卻無人問責。教師因此喪失教學熱情、精神崩潰,最終成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更荒謬的是,教育部要求校事會議調查人員全數外聘,甚至由主管機關指定名單。教師專業被排除在外,教師會失去發聲空間,變成裝飾品。一場外行主導、法條遮掩的行政迫害,正在學校裡每日上演。
試問,連聯絡簿一句提醒、課堂上一句管教語都要被列管、送審,教師還能如何教育?我們被要求對學生無條件包容、對家長低聲下氣、對行政默不作聲,彷彿教師的存在,只是為了承擔所有責難與情緒垃圾。
學校不是法院,教育現場不是偵訊所。教育部卻偏要把教師丟入這場冷酷的「依法行政」裡,看著一位位教師被拖入程序深淵,身心俱疲、無人援手。如今,校事會議早已不是協調與輔導的機制,而是一座冰冷的審判台。它不再講人性、不再看教育,而是拿著法律鐵鎚,狠狠敲碎教師的尊嚴與信念。這不是改革,是殘酷的懲罰,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嚇!
教育部若不立即收手,只怕會有更多的「教育殉職者」。我們要求:
一、廢止浮濫啟動校事會議的現行機制,重建調查前的審核分流程序。
二、保障教師陳述、申訴與陪同權,建立實質教師自律機構。
三、回歸校園教育專業主體,停止外聘主導調查、排除教師參與。
別再打著「保護學生」的旗號,實行打壓教師的清算行動。教育部若執意把教師變成「白色恐怖」下的犧牲者,終將斷送一整個世代的孩子。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