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沈伯洋「我們提的假日被拒」遭打臉 綠委提案竟全撤了

房價一直漲是政府在炒?鄉民開地圖砲:捷運都蓋錯地方了

2025「新增3國定假日」!下半年最新請假攻略一次看

恢復「4+1」假期 維護民國傳統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小年夜及5月1日勞動節全國放假。記者曾吉松/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小年夜及5月1日勞動節全國放假。記者曾吉松/攝影

由國民黨、民眾黨與無黨籍立委共同推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的修法,昨天三讀通過,包括五月一日勞動節、九月廿八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教師節)、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節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十二月廿五日行憲紀念日與農曆小年夜全國放假。此外,條文還新增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假日由一天增加至三天,達到原住民族與漢民族假期上的平等。

這個修法來自對民國一○五年蔡英文在選舉期間曾承諾「不砍七天假」,但民進黨在取得國會多數後,卻強行推動「一例一休」政策,最終在當年十二月立法院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包括元旦隔日、青年節、教師節、光復節、蔣公誕辰、國父誕辰、行憲紀念日都變成只紀念不放假,造成勞工權益受損。

因此,這個修法有三個象徵意義:其一,這是藍白政黨的一大勝利,象徵藍白始終站在關懷全國民眾權益的角度,有效反制民進黨大罷免宣傳;其二,恢復的假期除勞動節外,都與中華民國的傳統、重要節日有關,象徵著藍白政黨對維護民國傳統的堅持;其三,這象徵著勞工權益一大進展,讓曾經參與抗爭的勞工終於看到希望。

至於民進黨委員,在發言和表決時沒有站在支持增加國定假日的立場,反映出其當年刪七天假的一貫態度,因此,如果真的順利罷免藍營立委,未來民進黨有機會重回全面執政,是否會再度修法刪除這些假日?全國民眾都高度關注並已產生相當疑慮,民進黨若不對此表態,將會嚴重影響大罷免。

為何教師節要放假?教育是立國的根本,尊師重道則教育興國,這一天是孔子誕辰,相比大陸選擇沒有任何具體紀念人事的九月十日為教師節,選擇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實屬意義重大。

未來十月廿五日不只是台灣光復節,更是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這個節日的制訂極有巧思,台灣光復節可讓國人正視台灣重回中華民國懷抱的重要,這是去殖民化的重大日子,提醒國人不再有媚日崇美的自我殖民思想,而能尊重自己生命的主體性價值。新增紀念古寧頭大捷紀念日,藉此緬懷當年陣亡將士,更能讓大家體認保衛中華民國的重要。

十二月廿五日即使不放假,國人都已習慣在這一天跟歐美社會共度耶誕節,然而,重新恢復行憲紀念日放假,可讓國人意識到《中華民國憲法》的制訂與實施,意義殊勝,對於守護中華民國憲政發展,將產生強化的效益。

加上農曆小年夜的放假,擴大年節的氛圍,使得新增的假期有著濃郁的「尊重傳統」這一深意,對照於當前政府正在全面展開去中國化浪潮,恢復「4+1」假期是對當前政府不當施政最有效的反制。放假不只能讓國人有感,更能藉此重新喚醒國民的人文精神,讓大家意識到先賢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珍惜中華民國的傳統文化,實屬我們能安和樂利與永續發展的基石。

中華民國憲法 教師節 民進黨

延伸閱讀

民進黨反對還假於民 朱立倫:昔喊心裡最軟今全力杯葛

教師節、光復節補假有譜 明年過年如何補班將再討論

教師節、光復節變三天連假有懸念 人事總處:需研議會商

教師節放假的意義? 教師:尊師重道比放假更重要

相關新聞

寫給母親的一封家書

母親節總是來得快速、來得溫馨,來得讓人不得不想起離開我十八年、到神界做仙的媽媽,如果那時候我知道她很快就要走,我一定放下...

新教宗擅平衡、以人為本

眾人引領期盼的西斯汀教堂終於在第四輪冒出裊裊白煙,新教宗以「願眾人平安」向大家問好。美國人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在秘密會議前...

為一紙證明雞飛狗跳 陸配媽媽不快樂的母親節

我是一個陸配媽媽,今年的母親節不快樂。因「補繳喪失原籍公證書」在辦理過程中陷入膠著,隨著三個月期限逼近,焦慮日增,寢食難...

恢復「4+1」假期 維護民國傳統

由國民黨、民眾黨與無黨籍立委共同推動《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的修法,昨天三讀通過,包括五月一日勞動節、九月廿八日孔子誕辰...

媽媽對孩子的要求不多

母親節要到了!以前在成大教書的時候很忙,爸媽常在母親節前一周來南部跟我一起過。今年母親節前夕,媽媽剛好身體微恙住院,而我...

病房裡 母親教給我的最後一課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等人在研究「悲傷」情緒時發現,人生至痛莫過於面對父母死亡,尤其是經歷母親的辭世,無論事隔多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