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關稅戰 美國贏了嗎?
美國在四月二日宣布對各貿易國課徵高額對等關稅,金融市場為之震盪,為了爭取調降稅率,各國代表兼程赴美談判。但八月一日既定談判終止日時,僅有十餘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其餘近六十餘國,包括台灣,均由美方片面宣布稅率。八月七日為新關稅統一實施起始日,有些國家雖還鍥而不捨的爭取調降,但美方官員明言:可能性不高。
新關稅稅率確定後,美國政府估算,平均進口稅將由今年年初的百分之二點五,膨脹到約百分之廿,為近百年來美國進口關稅的最高紀錄。財長貝森特宣布,年底將可為國庫增加近三千億美元入帳。
各界擔心,新關稅可能對通貨膨脹或投資市場造成衝擊,但七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消費市場呈現了相當的韌性,使得問題並不嚴重。短短一個月內,美國在川普的關稅政策下,整體貿易赤字縮減一成六,對中貿易逆差更驟降三分之一,達到廿一年來的最低。美國財經分析師因此大言不慚的表示:依此狀況研判,美國其實還有「更積極調漲關稅的空間」。
表面看來,川普似乎贏了關稅戰的第一回合,但不少財經學者卻開始擔憂,川普政策已助長「非美聯盟」與「美國中心」的國際經濟對抗。被川普視為打擊對象的中國,反將因此獲利。
川普以一夕數變的關稅政策勒索各貿易國,已使美國累積百年的國際信譽付出代價。如與日本才剛談定十五趴的關稅,轉頭便稱這是在現有稅率上「疊加」,嚇得日本談判代表連夜奔回美國請求澄清。七月底川普以行政命令公布印度稅率為廿五趴,但不到一周卻又簽署新命令,以印度購買俄國石油為由,將印度進口稅翻倍成五十趴。巴西對美貿易為入超,美國賺了巴西錢,卻以巴西政府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起訴不公,宣布對巴西課以百分之五十的懲罰性關稅,魯拉總統氣得直斥美國干預主權。亞洲第一個與美國達成關稅協定的越南,據稱在談判桌上美方原同意稅率為十一趴,但川普宣布時卻未知會越方而逕自宣布為廿趴,讓越南吃了大悶虧。此一狀況也發生在台積電的投資金額上,川普說的與台積電公開承諾的迄今都還兜不攏。
然而美國的關稅政策,在中國卻踢到鐵板。四月以來雙方共進行了三次貿易談判,皆以破局收場。為了怕落入全面的貿易戰,美方只好一再「暫緩」實施川普誇稱的一百四十五趴懲罰性稅率。八月十二日是原訂截止日,但各界預期,除了宣布再「暫緩」九十天外,川普並無他計可施。
中國所以敢抗拒妥協,固然因掌控美國尖端產業所需的稀土資源。而過去幾年美國推動與「中國脫鉤」的政策,幫中國大幅降低對美的出口比重,減少了中國打貿易戰的後顧之憂。相對的,美國自千禧年以來,進口中國生產的關鍵品項,成長了將近四倍;同時間,中國對美國產品的依賴度卻大幅砍半。川普第一任期開始發動貿易戰時,中國曾積極尋求與美國談判,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一片榮景,對美國施加的壓力不敢小覷。但過去四年來,中國經濟情勢嚴峻,政府早已採行各項措施勒緊民眾褲帶,這使得中國人民在面對新的產業困境時,似乎較美國民眾更具耐受力。
川普單邊主義的成功,乃美國可以透過不平衡國力,在談判桌上迫使各個貿易國委曲求全。一旦出現中國在體制外獨樹一幟,美國的成功策略便有了破口。因為在與美國談判受辱的這些國家,必將轉而尋求中國撐腰,使得「非美聯盟」得以迅速成形。如美國宣布印度五十趴稅率後,莫迪總理便立即宣布將訪中。一旦「非美聯盟」形成氣候,今天各國在談判中口頭承諾美國的鉅額投資,恐怕就會東折西扣。投資金額若是不能到位,今天美國所歡慶的關稅成效,將很快轉為泡影。(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系特聘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