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對美進退失據曝台危機

近日,美國國務院前顧問惠頓發表了一篇名為「台灣何以失去川普」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文不僅打破了副總統蕭美琴基於「戰貓外交」塑造的「資深外交官」形象,而且嚴肅指出民進黨長期以來與民主黨過從甚密,已遭到共和黨與川普的反感。
雖然許多人對惠頓的發文動機表示懷疑,但從台灣被美國課徵關稅廿%稅率超過日韓、甚至還是「疊加」,且看不到有什麼轉圜可能的事實來看,文章內容或許並非空穴來風。更重要的是,透過該文我們可以延伸出一個常被忽視的關鍵問題,即民進黨的地緣政治經營其實相當糟糕。
地緣政治意指基於自身實力與地理位置,透過軍事,外交,政治等手段,拓展從區域到全球的生存空間。因此,地緣政治強調宏觀上的全球視野布局、與中觀上的區域關係,中觀上的區域關係又形成微觀上的契機來解決宏觀的發展問題。例如,川普上任後在美俄(歐洲)與美中(印太)競爭的宏觀地緣框架下,提升華府對中東的關注。這種提升在中觀層面重塑了與眾多海灣國家的關係(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等)。同時,海灣國家與美國的合作又在微觀層面嘗試解決美方關鍵礦產(包括稀土)的進口與加工問題,用以對抗宏觀層面陸方以關鍵礦產遏制美方的戰略規畫。
以此反觀台灣,綠營多年執政顯然沒有掌握任何地緣政治先機。首先在宏觀層面上,台灣作為國際供應鏈關鍵本應擁有布局全球的視野,將自己的生存空間放在美歐乃至大陸等多個「籃子」裡。然而民進黨由於「抗中保台」意識作祟,選擇將全球框架狹窄化,簡化為「對美關係」。於是這種孤注一擲的押寶在面對川普步步緊迫時,自然無力招架節節敗退。
其次,缺乏全球視野指導,台灣近年來在中觀層面的區域發展難免效果平平。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虎頭蛇尾,賴清德「脫中入北」的左支右絀都是顯著例證。此外,其他國家成功的區域布局也會對台灣的生存空間造成巨大壓力。例如,日本已基於安全、經濟、市場與技術逐步建立起與韓菲美澳印的「小多邊」合作機制,此舉在印太邊緣化的恰恰就是台灣。
最後,缺乏中觀層面的區域經營,也促使民進黨無法抓住任何微觀層面的地緣契機,以至於許多應該有著專業度與敏銳性的駐外代表,都成為了綠營的酬庸對象。今年五月,藍委王鴻薇就直指賴政府十八名駐外人選中,近一半沒有相關經驗。
在關稅海嘯來襲下,賴政府對美進退失據的背後,恰恰暴露出民進黨長期以來地緣政治的經營困境,而這也是如今台灣面臨的結構性危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