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楊柳「自由過山」不怕中央山脈!專家:東部首當其衝 南部千萬別低估

楊柳颱風眼清晰!暴風圈今晨6時觸陸風雨加劇 最快中午前登陸台東

台積電洩密案的警示 制度文件厚度 擋不住僥倖的薄度

台積電內部爆出疑技術外洩事件,知情人士指出,部分前員工在任職期間,違規取得2奈米晶片製程的關鍵技術,涉案人員已遭解職。記者葉信菉/攝影
台積電內部爆出疑技術外洩事件,知情人士指出,部分前員工在任職期間,違規取得2奈米晶片製程的關鍵技術,涉案人員已遭解職。記者葉信菉/攝影

近日台積電的二奈米技術洩密案,震撼的不只是市場和供應鏈,更敲響科技企業在倫理治理上的警鐘。三名年輕工程師的犯行,除了個人貪念,更映照出科技能力與專業倫理之間的薄弱連結,也讓我們看見全球高科技供應鏈在倫理風險上的共同脆點。

多年來,台積電將「誠信」視為核心價值,在法遵教育、企業社會責任訓練與永續報告中一再強調、反覆宣示。但這次事件證明,制度與標語的存在,並不能保證員工的行為自律。問題的主要癥結在兩點:第一,現行制度的威懾力,未必足以讓人「不敢」;第二,誘因配置與防範機制,尚未達到能對抗高價值資產誘惑的平衡。

就現行制度的威懾力而言,關鍵在於「確定性」。《韓非子》的「麗水生金」故事記載:荊南麗水盛產黃金,朝廷雖設重刑,仍有人鋌而走險,因為「不必得也」—被抓的確定性不足。

台積電案同樣如此,若內部偵防與稽核機制,不能讓員工確信「一旦觸法必被查獲」,那麼再多的倫理課程也只是背景音。

另一面,政策學者Aron Wildavsky的「誘因|能力平衡」理論提醒我們:當非法收益極高而查處能力不足,違法行為就會增加;反之,若查處風險高且收益有限,違法率自然下降。高階製程機密的市場價值,尤其在美中科技戰的背景下,幾乎等同「印鈔機」。而台積電的內控機制,顯然還不足以匹配這種價值等級的保護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際經驗為或能為台灣提供借鑑。例如,三星在制度防線上,採取「專案分區制」與跨部門網路隔離,並結合AI即時監控研發資料;一旦偵測異常,立即啟動調查,並公開懲處案例,以同時達成震懾與教育之效。另外,英特爾則著力於倫理文化的深耕,新進員工必須接受密集的倫理訓練,並設有匿名舉報與檢舉獎金機制,同時與FBI建立跨境洩密的快速通報鏈。兩者的共同啟示在於,唯有嚴密的制度設計與內化的倫理文化並駕齊驅,方能形成長久而有效的防護。

台灣高科技產業若想避免重蹈覆轍,必須在制度設計與企業文化上同步強化,並對齊國際治理標準。具體來說,第一、提高查緝確定性:導入AI資料行為分析、跨部門隔離與即時異常偵測,讓僥倖無所遁形;第二、降低觸法誘因:股權獎酬、長期研發紅利等利益綁定機制,讓員工看重留在公司發展的價值;第三、跨境司法合作:與政府、國際刑警形成打擊鏈,讓跨境洩密無處藏身;第四、深化倫理教育:將真實案例匿名化後納入培訓,把後果轉化為心理威懾。

這起洩密案提醒我們:企業的安全不是靠文件的厚度,而是靠制度能否讓人「知必究、而不為」。在全球競爭與地緣政治壓力下,只有確定性與誘因平衡並行,結合國際最佳實務,才能確保技術與聲譽的雙重安全。

延伸閱讀

台積電房市區屋主愈來愈軟!這區「打7折」也賣

台積電2奈米技術外洩!他提議「改回老人機」 內行人搖頭:搞錯重點

「歌手」冠軍出爐!A-Lin墊底網友怒了:被做掉!彭佳慧洩密自責哭了

台積營收創最強7月 前七月首度突破2兆元

相關新聞

改革國科會 先破除學學相護

台師大「血論文」事件爆發,社會一片譁然,迫使教育部重啟霸凌調查,而國科會則因此決心改革。雖然為時稍晚,傷害已造成,但也是...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因應極端氣候變遷 韌性國土規畫

七月以來的丹娜絲颱風與月底的豪大雨帶來超大雨量,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受重創,包括農漁業、光電設施、電力系統,及老舊平房建物...

公益弊案後重拾信任 設NPO防火牆

近日,士林地檢署偵破「中華民國身障關懷協會」假公益、真吸金一案,一個合法立案,以扶助身心障礙者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NPO...

預售屋解約潮 投機客別怪央行

近期房市熱潮退去,預售屋交屋潮接連來襲,銀行基於風險控管審核轉趨保守,房貸卡關導致不少買方資金斷裂,只能解約收場。市場一...

賴政府違憲「韌性」一覽無遺

內政部長劉世芳針對陸配任公職的「雙重國籍」問題指出,從「憲法增修條文或歷屆總統講話」來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

兩岸當借鏡俄烏 無須戰爭尋和平

川普與普亭十五日將在阿拉斯加會晤,商討俄烏停戰方案。波蘭傳媒報導,華府的計畫包括:停火但不簽署正式和平條約、承認俄羅斯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