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春兼閏月 雨水多到絕」前人智慧預警 不可不慎
自戰國時代就形成的廿四節氣,在二○一六年十一月卅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在於能精準掌握大自然的和諧,並預警水旱疾疫。每年自立春起,不只可預測春季晴雨,如「立春落雨透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更可直接預測一年中雨量的多寡,以便及早因應,所謂的「雙春兼閏月,雨水多到絕」,更明確了凡是逢雙春之年,雨量必定非常豐富,甚至造成災害。
今年又逢「雙春」,而且是閏六月,在年初時我就跟同學說,今年要擔心的不是旱象,而是怕發生水災;前人留下的經驗智慧之言提出了預警,其意在未雨綢繆,用心良苦。可惜的是,我們常忽略這些經驗之言,認為其不科學,錯失了可減少損失的機會。果不其然,數月以來先是大陸半壁江山籠罩在洪水滔天之中,有些地方水患還不只一次,令民眾苦不堪言。
不旋踵間,水患轉至寶島台灣,南部大雷雨、豪雨炸不停,土石流摧毀民宅,強降雨重創南台,七天雨量直逼當年莫拉克颱風,超越台灣年平均雨量,許多人驚嘆以為是百年一遇。不只大陸和台灣如此,印度及日韓也都遭逢水患,越南也洪水肆虐,豈非「雙春兼閏月,雨水多到絕?」
所謂雙春,就是一年有兩個立春;例如今年,農曆正月初六立春,同年臘月十七日也是立春,所以叫「雙春」。雙春兼閏月,雨水多到絕,不只是今年而已;凡是雙春年分,雨量必定很豐沛,甚至釀成水災。如二○二三年亦逢雙春,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顯示,當年亞洲有七十九起水文災害,其中超過八成與洪水有關。而二○一七年,也是雙春,剛好也是閏六月,有兩個較大的颱風尼莎和海棠接連登陸台灣,跟今年一樣造成南部山區和平地出現強降雨,引發淹水的嚴重災情。
又如二○○九年,雙春、閏五月,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風災;二○○四年閏二月,敏督利颱風造成七二水災;二○○一年,也是雙春、閏四月,納莉與桃芝颱風侵襲台灣,災情之嚴重,不僅台北捷運泡在水裡,就連中壢龍岡高地都為淹水所困,真是「閏年閏月多雨水」。
廿四節氣之價值,在於提供人類追求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並歸納出因應之道,可為水、旱情預警參考,單單立春的晴雨啟示即可收效。所謂「不知廿四節氣,白把種子灑滿地」,故古人有詩云:「乙巳年來雨若何,濤濤流水隨處得;高處佳禾皆茂盛,低鄉怨天沒奈何。」《黃帝地母經》也說:「太歲乙巳年,春夏多漂流。」更驗證了「雙春兼閏月,雨水多到絕」。如能善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預警以提早因應,更能減輕災害、福祐蒼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