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放榜了!學習歷程造假高中生遭5校取消資格 校方證實錄取成大醫學系

楊柳颱風中午登陸「台東至大武」 賈新興:下午1時左營至佳里一帶出海

楊柳颱風侵台 高鐵下午2時後調整營運 每小時3班全車自由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觀AI脈動

中國大陸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七月底於上海隆重登場,除了有多位圖靈獎得主如Geoffrey Hinton(暨二○二四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及Yoshua Bengio等發表大師級演說外,還有眾多大廠展示AI應用,展現大陸深耕AI的實力。

WAIC展覽項目五花八門,但主要集中在機器人(狗)的應用。機器人是以通用A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結合感知及物理定律發展的具身AI(embodied AI),已從行走、轉彎、爬樓梯等一般功能進化到執行特定任務如調酒、疊衣服等,令人驚豔。同時,展示廠商不僅有早已倡議機器人的特斯拉,網路巨擘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螞蟻及京東等也都紛紛擺出機器人,展示其自家應用。甚至連通訊起家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還有主事電力供給的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也都大秀機器人研發成果。

儘管不需要如大模型般的算力,開發具身AI的成本仍所費不貲,很難想像台灣的電信業者會投資機器人服務,但大陸業者卻是前仆後繼,蜂擁而上。究其原因在於政府大力鼓吹及扶持,習近平先前列舉半導體、電動車(EV)與AI為大陸三大重點發展產業,故省市政府紛紛編列預算投資AI或購買AI應服,企業也一股腦兒投入AI產業,形成具身AI的戰國時代。

這與大陸當年發展EV的經驗頗為類似,以公部門挹注資源至EV,造成百家爭鳴局面,再經市場淬鍊,淘汰至僅十餘家EV廠商,並由比亞迪獨占鰲頭。殷鑑不遠,具身AI因開發的沉沒成本龐大依然是寡占市場,今日在WAIC上展示的廠商,百分之九十數年後將因虧損而認賠殺出,汰餘的則具全球競爭力,即所謂中式競爭法則,耗費大量資源培養少數的行業頭部。

大陸發展AI的另一隱憂為美國管制輝達的高階晶片出口至敵對國家,阻擾其發展AI的進程。然今年春節前,深索公司發表了DeepSeek開源模型,以較小成本維持一定效能,再加上華為在WAIC展示以自家晶片執行大語言模型的成效頗佳,大陸似以內需力量逐漸化解美方限制。WAIC昭示了一條不同於美國的大陸AI發展路徑:以開源模型開發AI應服,僅需較小算力,卻能快速採納、調適與普及。

白宮亦在七月發布美國AI行動計畫(America's AI Action Plan),主旋律在解除管制障礙及以其他積極作為,打造算力、模型及應服,俾使美國在AI發展中取得領導地位。然在報告中,白宮特別強調強化出口管制及阻卻中國在國際組織之影響力。

排除大陸與Hinton及Bengio警示AI將有百分之十到廿機率會主宰人類,而主張各國須對AI管制有共識,禁止開發可能會影響人類自主的應用,避免任一國家為了取得領先而暴衝之倡議有所衝突。川普總統必須認知到單邊發展AI,而沒有任何限制,可能會為人類帶來浩劫。唯有在多邊共存的架構裡,所有國家願意像簽限核(武)協議般簽署限制AI發展的協定,人性(humanity)才得以保存。

(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騰訊 阿里巴巴 諾貝爾 螞蟻 百度 特斯拉 機器人 上海 AI

延伸閱讀

GPT-5成功問世 女領隊身分曝光!留美畢業2年身價破千萬人民幣

中共打擊科研腐敗 大陸科學院高層套取研發經費遭查處

0052富邦科技9月25日開受益人大會 決議是否啟動分割

機器人迎ChatGPT時刻 王興興自曝曾反對研發 1原因轉念

相關新聞

兩岸當借鏡俄烏 無須戰爭尋和平

川普與普亭十五日將在阿拉斯加會晤,商討俄烏停戰方案。波蘭傳媒報導,華府的計畫包括:停火但不簽署正式和平條約、承認俄羅斯在...

賴政府違憲「韌性」一覽無遺

內政部長劉世芳針對陸配任公職的「雙重國籍」問題指出,從「憲法增修條文或歷屆總統講話」來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

預售屋解約潮 投機客別怪央行

近期房市熱潮退去,預售屋交屋潮接連來襲,銀行基於風險控管審核轉趨保守,房貸卡關導致不少買方資金斷裂,只能解約收場。市場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因應極端氣候變遷 韌性國土規畫

七月以來的丹娜絲颱風與月底的豪大雨帶來超大雨量,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受重創,包括農漁業、光電設施、電力系統,及老舊平房建物...

公益弊案後重拾信任 設NPO防火牆

近日,士林地檢署偵破「中華民國身障關懷協會」假公益、真吸金一案,一個合法立案,以扶助身心障礙者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NPO...

改革國科會 先破除學學相護

台師大「血論文」事件爆發,社會一片譁然,迫使教育部重啟霸凌調查,而國科會則因此決心改革。雖然為時稍晚,傷害已造成,但也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