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琦/關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

川普一定認為自己是最懂得關稅,所以自稱關稅人。今年四月二日,在他所稱的解放日,他終於解放了自己,提出所謂的對等關稅,卻也為全世界打開了一扇災難之門。其實他是最不懂關稅的。
關稅是一種國境稅,所以關稅領域就等同國土,所課的稅最後由國內消費者負擔,而且只對商品課徵,不及於服務業貿易。但是關稅領域,真正要通關納稅的地方是可以退縮,像加工出口區,保稅倉庫,或自由貿易港區等。因為輸入這些地方的商品最後都會出口,何必先課再退,多此一舉。這裡所謂境內關外的情形,還算簡單。如果是一般境內廠商的出口,那就要涉及到出口中使用進口原材料零組件的沖退稅,問題就複雜多了。
關稅因會抬高國內進口品售價,說穿了,只有三個目的:增加政府稅收、減少進口,以及提升國內產業的競爭力,或可用來吸引外國人投資設廠。川普說,課關稅的收入可用來取代所得稅。先不問美國老百姓同不同意,他崇拜的雷根總統就提醒大家,不是稅率愈高,稅收就愈多。稅率超過一定程度後,稅收反而會減少。更何況如果美國消費者用在進口消費的預算就這麼多,關稅讓物價漲一%,消費者需求量就少一%,所以總支出不變。美國消費者不會對關稅無感。
關稅真能促進產業發展嗎?為什麼會有進口,就是因為國外的產品比自己生產的便宜。為什麼有出口,理由亦然。早在亞斯密出版國富論出版前約四十年,英國學者William Petty就說過:「一國的經濟發展會從農業到工業,最後到服務業」。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依序遞增。撇開國防工業,美國早已不是開發中經濟體,開發中國家要的是發展工業,尤其是新興工業。川普現在卻要把美國已沒有競爭力的工業重新拿回來。他沒告訴美國老百姓的是,這些重回美國的工廠能支付多少工資?去哪找人?要重新開放移民嗎?
對等關稅也是古今奇譚。一般所謂針對國別的關稅差別待遇,多是因有區域貿易協定,可享受最惠國待遇。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率公式是,將貿易對手國的貿易順差除以美國向對方的進口。然後又煞有其事的假設,產品課關稅後國內物價會上漲廿五%,然後價格的需求彈性為四,兩個數字互乘,所以需求的減少剛好會等於關稅。
這裡的第一個假設已被打槍。如果真的國內價格只反映關稅的廿五%,那出口商與進口商要先吸收七十五%的關稅,可能嗎?第二個假設更離譜,消費者減少的是購買量,不是購買值。如果課關稅後進口值不變,如何消除貿易逆差?
公平貿易是對的,但先打出一個莫名的關稅戰,反而模糊了焦點。其實川普真正要的是雙邊貿易的平衡。問題又來了,許多西方國家的加權平均關稅率都比美國低。若雙邊完全去除關稅,就可解決問題了嗎?看看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被搞成這樣,這是川普要的嗎?
關稅有一個目的是肯定的,就是減少進口,而且與擴大出口無關。美國是否能進口少一點,要看進口的需求彈性,以及國內是否有或能否發展出進口替代產業。情形並不樂觀。主動擴大對美採購,可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要平衡貿易,最後只剩下調整匯率一途。如果美國真的平衡了貿易,還有一個大問題:美國老百姓勢必要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政府也要有財政盈餘,不能靠發債來揮霍了。
川普有一個優點,他敢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