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再盛讚關稅美妙 川普嗨喊「大豐收」:美國人甚至有望免繳所得稅

煙硝未停…受關稅戰影響 美國、大陸跨境電商平台集體漲價

自住房屋稅翻率翻倍傻眼 苗栗稅務局籲把握延長期限

房屋稅5月1日至6月2日開徵,稅務局近來寄發繳款書,隨附房屋稅2.0新制說明,許多屋主赫然發現房屋稅比起去年翻倍。記者范榮達/攝影
房屋稅5月1日至6月2日開徵,稅務局近來寄發繳款書,隨附房屋稅2.0新制說明,許多屋主赫然發現房屋稅比起去年翻倍。記者范榮達/攝影

房屋稅差別稅率2.0,增訂辦竣戶籍登記要件,苗栗縣查定自住房屋稅與去年落差高達2萬多戶,稅率1.2%翻倍至少2.6%,許多屋主傻眼,財政部補救延長設籍及自住稅率申辦期限至6月2日,縣府稅務局籲請把握。

房屋稅5月1日至6月2日開徵,稅務局近來寄發繳款書,隨附房屋稅2.0新制說明,許多屋主赫然發現房屋稅比起去年爆增,稅務局電話、臨櫃查詢不斷,稅務局25日接獲財政部賦稅署通報,今年房屋稅設算日從3月24日,延長至併同繳稅期限「補救」。

稅務局指出,房屋稅2.0規定,房屋無出租、無營業,本人、配偶、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並辦竣戶籍登記,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苗栗縣172萬2000元以下,稅率1%,全國持有2至3戶,超過房屋現值標準,稅率1.2;非自住、非出租、非繼承取得房屋,則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差別稅率2.6%至4.8%課徵。

稅務局分析,以房屋現值100萬元計算,新制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設籍後會降稅,稅率從1.2%降為1%,房屋稅從原1萬2000元,降為1萬元,省了2000元。此外,苗栗縣2戶自住房屋都有設籍,則今年稅額不變,若都沒設籍,稅率將從1.2%暴增為3.2%,房屋稅從每戶1萬2000元增加3萬2000元,若僅一屋設籍,稅額不變,但未設籍的另一屋房屋稅率從1.2%增為2.6%,房屋稅從1萬2000元增加2萬6000元。

苗栗與台中各有1戶自住房屋,若兩屋都有設籍,則今年稅額不變,若都沒設籍,稅率將從1.2%增加為3.2%,房屋稅從每戶1萬2000元增加3萬2000元,總稅額增加4萬元;若僅苗栗屋設籍,其稅額不變,但未設籍的台中房屋稅率從1.2%增為3.2%,房屋稅從原1萬2000元增加為3萬2000元。

苗栗去年自住稅率1.2%、16萬4378件,今年查定自住稅率1%、7萬6247件,1.2%、6萬4732件,減少2萬3399件,稅務局提醒符合自住要件,因未辦竣戶籍登記,可於今年6月2日前至戶政機關辦竣戶籍登記,填寫申請書並檢附原稅單,向稅務局申請重新核發稅單,經核准後房屋稅就可享自住優惠稅率。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圖示說明房屋稅2.0,提醒民眾握6月2日的放寬期限。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圖示說明房屋稅2.0,提醒民眾握6月2日的放寬期限。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房屋稅 財政部

延伸閱讀

兒童保護通報逐年上升 苗栗家扶辦兒保宣導盼降低傷害

影/以舞會友!苗栗首辦廣場舞大賽 全台各地25隊參賽

影/鐵馬進香車隊出發 重現半世紀前的苗栗進香風情

影/斥資逾10億打造諸多「唯一」 苗栗火車頭園區開幕

相關新聞

囤房稅首度開徵 自住少1動作課重稅惹民怨 中央解套了

囤房稅2.0今年5月首度開徵,自住房屋必須在3月底前設籍才享有自住稅率,近期已有自住民眾沒設籍被課重稅,多繳逾萬元的稅金...

自住房屋稅翻率翻倍傻眼 苗栗稅務局籲把握延長期限

房屋稅差別稅率2.0,增訂辦竣戶籍登記要件,苗栗縣查定自住房屋稅與去年落差高達2萬多戶,稅率1.2%翻倍至少2.6%,許...

報稅開跑!留意六大新制 免稅額、扣除額等均調整

113年度綜所稅申報將於5月1日開跑,今年申報總計有六大修正,包括: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與基本生活費調整等,因此減稅...

北漂沒陪父母就沒繼承權?專家:民法早有明文規定

許多子女因工作需求長年北漂,父母的日常照顧責任多由留在家鄉的手足承擔,當長輩離世,家人間常因照顧分工不均,引發遺產分配的...

存股族、大戶與ETF投資人 股利省稅撇步一次彙整

2024年台股指數勁揚逾5100點、創歷年最大漲點,吸引民眾積極入市。隨5月報稅季將至,1300多萬戶投資人不論是存股小...

還沒繳牌照稅?4月30日最後期限 錯過每3天多1% 滯納金

今年使用牌照稅的繳納期限將在4月30日截止,台北市稅捐稽徵處提醒,車主務必把握時間完成繳稅,以免因逾期被加收滯納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